作者文章归档:陈社平

1、1997.7——2007.2 河南鹤壁环燕轮胎有限公司前三年在技术部从事配方设计和工艺管理,后来在成型车间任技术主任,从事车间质量管理工作;
2、2007.3——2010.5 河北龙帝首创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创轮胎的一个制造公司)品管处任处长,负责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和体系建设;
3、2010.6——2011.8 河北龙帝首创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密炼工段任主任,负责密炼工段的整体工作;
3、2011.9——2011.11 山东腾森橡胶(威海)有限公司内胎课任课长,负责内胎课的整体工作;
4、2011.12——至今  河南佳吉轮胎有限公司任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兼品保部经理,负责公司的整体质量管理工作。

深度16——生产计划管理中的若干注意事项


  

笔者本人虽然没有直接从事或指挥过生产计划管理,但由于我的职业方向是从事企业管理的研究,而生产计划管理在制造型企业的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不可能忽视。这些年经历了一些企业,看到了这些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感觉有的做得很不错,有的改进的空间大一些,现总结总结,以供各个企业寻找改进的机会。

相较于其他一些管理(例如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我认为生产计划管理虽然具体事务也很繁杂,但还是属于简单的一种,究其原因,就是生产计划管理的结果(即生产的数量)能100%被掌握,而且影响生产计划完成的要素很明确,不像质量出了问题我们有时候连原因也弄不清楚。虽然简单,但...

Read more

深度15——科学的管理思维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日常工作中用到的思维,并力求使之科学: 

常规不一定就是最科学,我们要积极地寻求变革。但我们变革并不是为了打破常规,而是为了挖掘科学,如果不能做到更科学,还是不要打破常规为好。

我们应该认为我们目前做的都是错的,为什么还这样做呢?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更正确的。

 

我不一定赞成他的观点,但我应该理解他的观点,因为他的立场与我不一样。不要简单地认为他的观点与我不一样就是错的,从他的角度看,他也是正确的,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也就是说,他有可能不适宜做这种工作,但可能对另一种工作很对口,而不是不适宜做任何工作。

...

Read more

分析——企业管理之本


 序

企业该如何做呢?

混迹于企业几年,终于恍然而悟,原来做企业就是做人。人做好了,企业也就做成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但人又该如何去做呢?

 

有几句话与所有人一起共勉:

诚实、务实、踏实、扎实;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对每一件事,我们要么是不做,做就应该做好;

我们做任何事,不能只顾自己,应该多替他人想想,这样,他人才会替我们着想;

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应该鼓起勇气说:“我不知道。”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去面对它,我们会发现,原来困难并...

Read more

深度14——质量管理中的几点思维


  

质量管理思维会决定质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结构的建立,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质量的好坏。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努力挖掘自己的思维,力图使之最科学。对于质量管理,我有如下观点:

一、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明白,因为质量是由制造者掌握的,他们将质量弄好了,产品就没有质量问题;如果他们将质量弄坏了,并不会因为有了检查就会变好。这是最简单的理解,更深一点的意思就是仅靠检查是控制不了质量的。

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很多人却不够深刻。质量的保证并不在制造者,而在于质量管理,检查只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为了保证质量。如果认为质量...

Read more

深度13——批判“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与“目标管理”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这一总结指引了许许多多的企业管理者,但显然其中有相当多的人误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应该这样解释的:在企业管理中,不管你知道得有多少,你如果不用于实践,或实践失败,那么你就不能说管理成功。但不是告诉我们,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我认为,管理其实应该是先知而后行。

我起初并不是一个管理人员,是学技术的,因为机缘巧合,被领导安排在了管理岗位。因为对管理知识的匮乏,以至于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茫然,我的行动也就相当的盲目。如果我工作前就了解一些管理方面的...

Read more

深度12——销售,就一定与质量成正比吗


  

销售每每上不去时,总要找一些原因。在这些原因中,除了价格,就是质量了。当然,我们的产品质量确确实实还存在一点问题,但如果说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了销售上不去,我却不敢苟同。

一部手机,用着用着突然坏了,于是拿着保修卡到买手机处去修。这时,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批发商开始挑使用方问题,千方百计地想将问题推到用户身上,因为这样他们会省去许多麻烦;而另一种批发商是认真履行对客户的承诺,积极地替客户联系生产厂家将手机尽快修好。当然,这两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客户以后更换手机时,再也不考虑服务恶劣的品牌了。但是,服务再好,客户也希望所买的手机不要出问题,因为...

Read more

深度10——为什么问题总是他人的呢?


  

企业被收购了,新来的领导找来原公司的领导了解公司的情况,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差不多所有的领导描述的都是企业过去的荣耀,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甚少有人谈论到企业存在的问题。新领导不高兴了:“企业走到被人收购的地步,肯定是问题多的,希望大家还是谈谈问题吧。”这时,出现了另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所有人都开始谈论问题,当然就有了一大堆问题,但这些问题很奇怪,大部分都是外部门的,少部分自己部门内部的,也是因为企业的整体原因导致的,竟然没有一个问题是因为“我”而产生的。人人都没有问题,那岂不是企业也没有问题吗?

为什...

Read more

深度9——对个体企业的忠告


  

中国的个体企业实在是有一点可惜,2005年调查其寿命竟只有2.9年,实在是太短了。对于那些老板们,我有几点忠告:

一、有了钱想办企业了,但企业是什么样子应该知道,企业的定义应该明白,怎样弄好企业应该晓得,不要一时热血上头,觉得办企业很不错,那就办吧!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当你明白了这些道理后,你还得挽救你的以前所为,或者是你根本就没机会明白这些,就做了冤死鬼!

二、所有权是因为有资本才能当的,而经营权却是有经营能力才能胜任的。差不多所有的老板创办了企业,都是想自己带好这个企业的,因为:1、我的企业,我不经营谁经营?2、我办了企业,我如果不经营那么我去干什么?我...

Read more

深度8——中国企业的致命软肋


  

中国企业的致命软肋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劳动力低廉。

因为劳动力低廉,导致员工无法将工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本来应该是生活靠工作来保证的),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热情,而变成了“混日子”。

因为劳动力低廉,诱发了人对企业的错误认识,不再有“我要拼命地把企业做好,然后我从中受益”的想法,而是将企业当作自己敛财的资源。

因为劳动力低廉,无法将管理人员的利益按层次分档次拉开,使低层工作的人对高一层的工作不再有渴望,而从事高层工作的人不用担心来自下层的压力,也无法真正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从而形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活力的组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