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范鹏飞

现在为华中师大的一名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现代法治思想启示 —基于当前“道德法律分离”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对应的应该是法治思想的进步和法治进程的加快,因为法律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应该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实证明了法律仅仅成为了一种工具,而没有成为一种人们发自内心的约束,而仅仅是一种外部的强制约束。新闻上报道的老人倒地后没人敢扶的事件屡屡发生,以及最近在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更是拷问着社会的道德,拷问着法律的功能。中国在舶来西方法律的时候却忽视了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优秀法律传统的继承,在道德和法律二者的关系上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致使发生了种种不该发生的悲剧。中国传统法文化中却有值...

Read more

我眼中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


            首先我想引用《熊彼特传》中的一段话来概括他不平凡的一生。约瑟夫·熊彼特是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凭借创造性毁灭的理论,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管理大师德鲁克称他具有永垂不朽的大智慧

然而,他的一生都游走在极端和矛盾当中,耀目的成功和惨痛的失败交错纵横:他是奥地利年轻的财政部长,却在上任的很短的时间内就引咎辞职;他管理的私营银行享誉维也纳,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狂风暴雨下破产;他年纪轻轻就享有盛名,然而终其一生,他都没有逃出凯...

Read more

又是一年高考时


  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想起来真是时光无情,光阴似箭。两年前的今天我们依然在考场里冥思苦想,跟大家一样奋笔疾书,似乎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中更多的是一种竞争,一种同其他考生的竞争,一种同自己命运的搏斗,更像千军万马挤这座独木桥,考个好大学成了那是纯粹的梦想;而如今大学生活已过了一半,回首已过的两年的时光,回首昔日的高中生活,不禁感慨万千。

除了感慨岁月无情,更多的是怀念那些高中时代的点点滴滴,怀念那时的人和事。那时的我们都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大学在我们心中的地位神圣溢于言表,大学是象牙塔,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大学是储藏知识的宝库。为了...

Read more

熊彼特的社会主义理论


 

 

     熊彼特在赞成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社会主义行的通的观点,在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的社会主义蓝图的这一章中提出了相关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1.     社会主义的定义

熊彼特有两种社会主义的定义,一种是他所倡导和推崇的社会主义,一种是他所反对和攻击的社会主义。前者是指以洛克菲勒等人为开路先锋、在英美等国已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英国工党在英国所推行的国有化等社会改良主义;后者是指前苏联正实践着的社会主义。熊彼特认为,这种社会主义&ldq...

Read more

熊彼特眼中的“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前途”


 

 

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周期性波动当中实现了经济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过程能够永远持续下去吗?资本主义的前途如何?熊彼特用它的理论给出了答案:不,我不认为它能存在下去。

1.企业家“创新”职能的过时,资产者职能的消失。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成功,一方面,创新活动变成日常事务,变成受过训练的专家小组的业务;另一方面,人们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好处,不但不反对变革,而且对新事物表示了极大的欢迎。这样,企业家的人格和意志力量的重要性降低了,那些专门的机关和委员会的工作日渐代替了企业家个人的活动,企业家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资本主义保护层的...

Read more

熊彼特的创新与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周期的涵义

熊彼特认为,所谓的经济周期,就是经济生活的波浪式运动,它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繁荣是经济的上升和扩张;衰退是对繁荣带给经济体系的干扰和新情况的适应;萧条则是经济体系奋力走向新的均衡,适应由于繁荣的干扰所改变了的情况;复苏则是走向繁荣的一个过程。

   同时他也认为,企业创新仅仅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特殊现象,或者说,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熊彼特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增长因素、外部因素和创新。所谓增长因素是指人口的增加,这个因素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熊彼特在分析中将这个因素排除掉。外部因素是指...

Read more

熊彼特眼中的“创新”涵义解析


  1.熊彼特之前的经济学家对创新的理解

  亚当·斯密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斯密的中心思想是:国家的富裕在于分工,而分工之所以有助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分工有助于某些机械的发明,这些发明将减少生产中劳动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1]。

  任何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都只能由两种方法来增加。其一,改进社会上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的生产力;其二,增加社会上实际雇用的有劳动量。有用劳动量得该进,取决于:(1)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改进 ;(2)他工作所用的机械的该进[2]。

  马克思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反过来社会经...

Read more

熊彼特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熊彼特作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其方法论对其经济思想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了解熊彼特经济学,就不得不提起熊彼特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和奥地利经济学界,奥地利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发生了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激烈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在经济研究中,究竟应该采用抽象演绎法还是历史归纳法,施穆勒和门格尔有关经济学方法论的争论持续了十几年之久。然而他对当时方法论的争论进行了批...

Read more

熊彼特生平及著作


 一、熊彼特的生平和著作

(一)熊彼特的生平

约瑟夫·阿罗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与凯恩斯同年出生,这一年也是马克思逝世的那一年。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一生共发表论文200多篇,著作15部,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创新理论,其理论在说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波动、垄断与竞争及资本主义发展前途上获得了很好的运用。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在经济学上的造诣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密切相关的。

1.不平凡的青年时光 ...

Read more

谈谈热闹


 谈谈热闹

现代社会人们似乎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大家都把自己当作社会人的一个结果便是公共生活范围的扩大,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团体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避免不了大家之间的相互来往。于是社会变得更加热闹,许多以前不热闹的地方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地方变得更加热闹。然而,说的更加透彻一点的话,有些热闹是基于一种情理上的交易,用经济学的某种观点来讲这更是一种交易,而在这种交易中每个人的成本和收益都是通过自己对相应的活动来衡量。

热闹有时候产生于某种情感的维系,或许有时候这种情感并不是自己所渴望或者喜欢的。但大家如果都以这种方式去凑合的话,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