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眼中的“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前途”


 

 

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周期性波动当中实现了经济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过程能够永远持续下去吗?资本主义的前途如何?熊彼特用它的理论给出了答案:不,我不认为它能存在下去。

1.企业家“创新”职能的过时,资产者职能的消失。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成功,一方面,创新活动变成日常事务,变成受过训练的专家小组的业务;另一方面,人们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好处,不但不反对变革,而且对新事物表示了极大的欢迎。这样,企业家的人格和意志力量的重要性降低了,那些专门的机关和委员会的工作日渐代替了企业家个人的活动,企业家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资本主义保护层的消灭。熊彼特认为,资产阶级实际上没有能力单凭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他更习惯于营业活动,而不习惯于处理政治事务,更缺少封建贵族那种作为政治者得神秘魅力。因此他与封建的上层阶级有着一种共生关系,依靠国王、贵族为自己提供一个保护层,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将这个保护层破坏。“我所称资产阶级中人为理性主义者而非英雄主义者。他们只能使用理性主义而非英雄主义的手段来维护他的地位或迫使国家服从他的意志。他能以人们可以从他经济成就中预期得到什么而给人深刻印象,他能为他的事业辩护,他能允诺付钱或者威胁着要收回款项,他能雇佣兵队长、政客或者记者做卑鄙的勾当。但以上是他能做的全部,而这些行为的政治价值被人们大大高估了。这种生活经验和习惯也不能扩大他的个人魅力。一个业务办公室里的天才在办公室以外连对一只鹅喝一声的胆子都没有——在宫廷接见室和在演讲台上同样胆小如鼠。他知道这一点,他希望人们不来打扰他,他不过问政事[1]

“以下事实具有特别的启发性,即商人国家在国际政治大竞赛中无一不失败,实际上在每一个紧急关头,商人国家不得不把通知权交给封建主义的军阀”。 

“在不是由资产阶级材料制成的保护结构中,资产阶级可能取得成功,不但在政治上防御能成功,在进攻中也能成功,尤其是作为反对派时更是如此。有一个时候,他感觉到他的地位十分稳固,以致有余力去攻击保护结构本身;像德意志帝国内存在的这类资产阶级反对派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没有某个非资产阶级集团的保护,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孤立无助,它不但不能领导国家,甚至不能照顾它特殊的阶级性,以上等情况说明,它需要一个主人”。

“在打破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中,资本主义就这样不当冲破阻挡其进步的障碍物,而且也拆除了防止它崩溃的支架。以其冷酷必然性给予人印象深刻的那个过程,不仅仅是去掉制度上枯株朽木的过程,也是去掉资本主义阶层的伙伴的过程,与这些伙伴共生是资本主义图式的基本模式。”

3.熊彼特认为除了上述导致资本主义崩溃的客观因素外,引起崩溃的主观因素是资本主义的成功所导致的充满敌意的社会气氛。他认为,只有从长期的观点出发,才能看到资本主义的成就;但从短期看,他是充满缺点的,尽是对利润的追求和经济的无效率。他指出资本主义无法使人们对他产生一种依恋的感情,他使工人们大大的提高的生活水平,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而它所造成的失业威胁却使工人随时运亨资本主义。他同时又认为单凭工人群众对资本主义的敌意,并不足以形成对资本主义的有效威胁,但资本主义却不可避免地会孕育出一个助长这种敌意甚至威胁资本主义生存的社会集团——知识分子。资本主义使高等教育普及化,结果使知识分子供大于求而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知识分子的不满。而由于知识分子是政府公务人员的来源之一,因此,知识分子的这种不满态度将不仅影响到立法,也将影响到行政措施。他指出,在资本主义时期,统治阶级却不愿也没有能力控制知识分子,因为控制知识分子意味着限制个人自由,而限制个人自由,而限制个人自由是与资本主义秩序、私人企业的生存的基础不相容的。

熊彼特强调上述因素的作用是逐步发生的,资本主义不会再短期内崩溃,他的崩溃和社会主义的出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一个世纪可能是短期的。

[1]熊彼特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P218P219。商务印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