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嗣全

冯嗣全

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象选择与专业把握


 

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象选择与专业把握

 

从国际化的角度讲,股权合作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就“走出去”而言,股权合作是我国现阶段银行业国际化的现实选择,新设机构从经济层面上的可行性不是很大,在本国企业国际化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和基础的情况下,银行在境外设立机构往往竞争艰难,很多情况下难于获利。股权合作则是一个比较稳妥和方便的选择,直接分享境外市场的经营成果,或者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直接利用境外市场原有的品牌、客户、人员、网点,减少了文化认同和基础缺乏带来的巨大风险。

就&ldq...

Read more

理性客观地认识银行产品创新


 

创新:被宠坏的孩子

——应理性客观地认识银行产品创新

 

世界上的事情本来是很简单的。

人类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规则、价值观、宗教等等,把世界上的人和事搞得很复杂。

人类文明,特别是语言和文字,在竞争和生存压力的催化下,衍生出复杂的概念、观点、逻辑和判断。为了一个观点或一个事物让大家接受,不惜言过其实、过分夸大。

比如互联网。刚出现时,无知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们在从业人士和媒体的渲染下,大呼信息时代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的世界的运转方式将要从此发生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将不会象过去那样生活,将完全是一幅全新的生活状况,将出现...

Read more

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条线化改革的时机和方式问题


 

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条线化改革的时机和方式问题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总体是以国际先进银行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模式作为参照标杆来进行的,包括组织架构、业务种类、系统建设、激励约束、公司治理、资本管理、利率改革等各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离这些“标杆”的距离越来越近,在竞争程度、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信息系统、资本充足率、信用卡业务等方面有了长足的改进,有些方面甚至还超过了外资银行。应该说,这些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我国银行业的面貌,使我们越来越接近于“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这个初始设置的目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有...

Read more

银行国际化:组织机构形式的选择


 

银行国际化:组织机构形式的选择

 

 

银行国际化业务的开展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进行,在确定国际化扩张的战略之后,就必须选择适当的组织机构形式,以具体实现向海外市场渗透的战略意图。目前,我国除中国银行之外,其它银行还尚未形成可以称之为“网络”的海外分支机构体系,而且在已有的分支机构中,基本上只有代表处、代理行和分行三种形式,子银行及其他组织形式相当少。为此,在我国银行国际化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不同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形式间的选择问题。

一、银行国际化经营组织机构的类型

一般而言,银行海外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

Read more

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



 

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

 

摘要:关于并购的文章很多,但几乎没有什么文献研究银行在国际扩张中跨国并购或新设投资两种不同市场进入方式的比较与选择。随着我国银行国际化进程日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入方式的选择成为了必然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三种决策模型,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研究了我国银行国际化扩张中并购或新设的选择与安排。

关键词: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新设投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文献回顾

...

Read more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既有的关于银行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银行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所须的配套改革和业务策略,对银行国际化与金融深化、经济增长等宏观变量的关系,现有的文献关注较少。刘逖(1998)探讨过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的问题,认为跨国银行的发展促进了相关国家的金融深化;张幼文、干杏娣(1998)首次提出“国际性金融深化”的概念,认为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资本的跨境自由流动和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从而推动了各国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使“国际性金融压抑”得到有效的弱化,使得相关国家的储蓄、投资和国际贸易...

Read more

银行国际化中竞争优势的确立与维持


 

银行国际化中竞争优势的确立与维持

 

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花旗、汇丰等国际大银行之所以取得今天的领头羊地位,与始终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不无相关(功不可没)。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具有国际水准的跨国大银行,便无法确立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大国地位。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问题,国内从上到下,从学术界到实务界,对国际化趋势的必然性已经达成了共识,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的必要性也不予怀疑,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去”的经济发展要求后更是如此。本文试图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如何确立与维持竞争优势的问题。...

Read more

银行监管国际化:理念、模式与方法


 

银行监管国际化:理念、模式与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我国银行国际化背景与趋势的一个简述

    银行监管的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和银行国际化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在1977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Herstatt Bank)倒闭之前,各国监管当局基本上按照“国别监管”的理念,根据本国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和执行监管措施。赫斯塔特银行倒闭引发的国际性银行危机使发达国家第一次普遍地认识到对跨国银行进行国际监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此有了一系列的国际监管合作努力,其中最具影响的当属巴塞尔协议体系。针对金融全球...

Read more

银行战略联盟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银行战略联盟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两个或多个银行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目的是通过共享互补资源和寻求协同效应,从而获得超过单个银行运行所能取得的收益之和的超额利润。但是,由于这些银行都是代表各自利益的独立法人,因而对这些超额利润的分配和占有便是他们各自在筹建战略联盟之初就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银行战略联盟的成功建立及其运作效果,因而联盟各方都倾注了较大的精力于对利益分配问题的谈判中。但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问题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各方实力、对联盟的投入、对收益的预期等,因而联盟利益分配方案的解决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Read more

中资商业银行不能盲目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中资商业银行不能盲目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是以国际先进银行作为“标杆”的,各方面向其看齐,体现在收入结构方面,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比例以国际先进银行的所谓“合理”水平为目标。在此“标杆”下,中资银行利息收入占比90%以上的水平每每成为国内媒体舆论和学术文章批判和诟病的目标,也成为实务界银行改革剑指的方向。各类文章和讲话谈到收入结构问题时动辄说,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40—60%。

为此,各中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