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相见》(《非诚勿扰2》片尾曲)
曲:栾树 词:仓央嘉措 演唱:李漠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
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
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
作者文章归档:雷玲
《最好不相见》(《非诚勿扰2》片尾曲)
曲:栾树 词:仓央嘉措 演唱:李漠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
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
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
关于仓央嘉措:15岁的转世灵童
1682年2月25日,精明能干的五世达赖喇嘛,在刚刚建成布达拉宫时与世长辞了。然而拉萨街头却一片宁静,既没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祈祷达赖早日转生;又未见打卦降神,寻访灵童的出世方向。西藏地方的一切政教事务,亦如既往,仍由“第巴”(即藏王)桑结嘉错代行处理。连当时驻兵西藏...
一所行走在“减负”路上“用第三只眼看学生”的学校
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近四年“减负”探索回访
本报记者 雷玲
数学课上13节课时的内容,6节课时就可以有效完成;学生每天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常常比其他学校学生要少半小时;学生们的书包是自己设计的“减负”小书包;这所学校的老师工作热情很高,教师学生都很快乐…… 12月16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教委主办、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承办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走进城关小学”汇报会上,城关小学通过汇报和开放16节各学科课程,让来自北京、天津两地的300余名专家、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该校近四年来开展“减负“探索带来的巨变。
学...
各位朋友,做好记者真不容易呀,为了抢拍下面这张美国教育部副部长在人大附中听课的镜头,在人大附中虚拟科学实验教室里摔了个实实贴贴的屁墩、、、恍然在进行虚拟科学实验、、、
“官二代”,“民二代”?我们怎样教育下一代?
昨晚,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发布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一案信息: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李启铭已于17日晚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新闻发言人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将严格依法予以惩处。(10月19日《新京报》)
“我爸爸是李刚”!这可算到目前为止“官二代”中“更雷人”的“雷人雷语”。在此,由“官二代”让我想起“民二代”。
那是前不久国庆长假的一个下午,我去银行取款。当时,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女士,她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可是,那男孩不想让他母亲抱着,不断地挣脱下来跑去银行大门外廊沿上玩耍,而...
背景材料
“尊重”走过16年
1994年,“尊重”课题在北京市东城区正式立项。从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尊重·基础道德研究与实践”的探索,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着眼人格素质,深化尊重教育”的探索,再到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探讨当代中小学生行为标准及培养途径——深化尊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16年来,从最初的东城区13所中学的13个教学班参与,到今天发展为东城区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及北京市12个区县、全国27个省市部分学校参与。
16年来,尊重教育研究始终紧紧抓住“尊重”二字,不因立项与否而影响对“尊重”的探索,不...
光荣与梦想成就景山精神
北京景山学校走过“九年一贯”制教改50载
本报记者 雷玲
“景山学校从1960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进行学制、课程、教材、教法等综合整体改革实验。” 10月29日,北京景山学校在庆祝建校50周年之际召开的“九年一贯语文、数学教材改革与实验”成果汇报会上,该校校长范禄燕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等领导专家及来自全国四川、广东、江苏等14个省市参与该校教改实验的学校代表、北京市部分教师代表约600人介绍了该校走过教改50年的历程。当天,该校不仅向与会者介绍了该校“九年一贯”小学语文和数学、初中语文和数学教材的编写与...
中英教师切磋常态课 磨出国际教育理念
“中英基础教育合作学习实验与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走进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本报记者 雷玲
英国教师的常态课与我国教师的常态课有什么不同?英国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差异? 10月18日至20日,在“‘中英基础教育合作学习实验与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走进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活动中,来自朝阳区的项目实验英语教师,与项目组邀请的6位英方教师及中央教科所、朝阳教科所有关专家等百余人,在该校的双花园校区、日坛校区、万和城校区观摩了中英教师分别执教的6节课,课后,中英双方教师围绕着“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生关系”...
一人一个于永正 千余教师共学于永正
本报记者 雷玲
9月24日、25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在风光秀丽的江苏省无锡市隆重召开。两天的盛会中,于永正老师带领他的弟子同台演艺,并特邀了全国知名的新生代名师薛法根等,名师高徒,荟萃一堂,13节精品课及专家讲座,共同演绎了于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来自江苏、北京、山东、江西等省市的1300余名一线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学习一:于永正如何教语文
24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吴忠豪教授的报告《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老师如何教语文》拉开了于永正教学思想研究会的序幕。
对于当前不少老师研究于永正老师的...
将课堂革命进行到底
苏浙鲁500余校长热议课堂文化建构
本报记者 雷玲
9月27日、28日,“群贤毕至聚阳羡胜地话课改,少长咸集登宜外讲坛竞风流”在悬挂一付醒目对联的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礼堂,500余名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中学校长聚集一堂,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学会、山东省教育学会共同主办,江苏省教育学会名校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宜兴市教育局承办,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协办的“苏浙鲁初中名校课堂文化论坛暨教学观摩活动。
两天的活动中,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校长姚建光的《参与,一种教学纯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证样本》、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校长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