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中求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透过细节看日本


 

  夏天,我们组织了一个“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精细化思想已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工作过多年的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

  我当然会把见闻记录下来,而当我受聘其为评委的《中国商业评论》拟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说我已经是今日的汉奸?因为差距、因为追赶、因为时不我待,我仍然予以发表。

  一、压力驱使着日...

Read more

“高尚”的理由


  德胜是很难得的把文化和规则统一起来的企业。很多中国企业也有人文关怀,也有爱心,也有对员工的帮助,在不同方面比德胜做得好的企业多的是。但为什么总体来看,德胜在中国企业中却显得这么另类?

  有一家着名的大企业,它的文化中有一条叫“艰苦为荣、野战为乐”,但企业却在不断地帮助员工改善生活条件,把边区、远郊的员工逐渐集中到城市,显然该公司的“艰苦为荣”没有了依据,这家企业的文化与现实规则就很不统一。这种情况在中国企业界非常普遍。

  我曾和聂圣哲交流说,“很多事情做不到,你就不要说”。因为人在俗世中生存,要在...

Read more

契约精神仍在“震荡下滑”


  契约精神从来就没有深入过中国人的内心。在过去的100年,契约精神在中国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近30年,契约精神总体仍表现为震荡性下滑,虽然时有起伏。偶逢社会秩序的调整和构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契约精神则有所抬头,但鲜有快速发展之时,往往风头一过,旋即下滑。

  江湖组织消失,江湖文化仍在

  在很多重大商业事件中,我们经常听到弘扬契约精神、拒斥江湖文化的言论,并为此感到百般欣慰。其实,这是一种假象。

  中国人并非完全不懂契约精神。自古以来,中国人经商做生意,特别看重的就是诚信、感情。晚清年间,山西日升昌票号的老板,不但特别看重票号经营的信用,而且非常&ldqu...

Read more

做心口一致的企业文化


  这几年已经做过将近600场的培训,接触过不下1000位企业家,深度拜访过近200家企业,前后做过40多家企业的顾问,我非常遗憾地发现,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常常理解为简单的三个东西的相加:一是老板提出的一个口号,二是企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包含着老板的个人好恶的一些故事,三是企业的各种员工文化生活的活动。老实说这种理解过于肤浅,它跟管理不搭架。

  企业文化是什么,不需要用定义来解说,只需要说一个现象就够了,企业文化好比植物的土壤和人呼吸的空气,植物生长有土壤,人活在空气里,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企业文化的存在完全符合全息理论特征。

...

Read more

中国企业老板多数是独裁式管理


    “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管理。民主是种气氛,让大家都能沟通。但是在成长迅速的企业里,领袖应该带着霸气。”《都市文化报》今年7月8日的第558期登载了李冉的一篇题为《郭台铭和他的独裁式管理》的文章,引用了郭台铭这条着名的语录。

    郭台铭的确“霸气”。他工作中会臭骂下属,虽然脏话只限于“他妈的”,动作仅限于摔杯子。而且,他只骂最亲近的人。如果一个低级主管犯错,他很少直接指责,而是把这个家伙的上司传换来骂个狗血喷头。可怜陪着挨批的小主管就一直站在旁边,吓得面色苍白,还...

Read more

身体不是名利的本钱


    身体的重要性没有人不知道,但除了得过重大疾病的人,很多人并不十分重视。

    “上帝是我们家亲戚”:这是我家挂出来的唯一的横幅。就因为“亲戚”的照顾,身体一直不错,除了不能抵抗的自然衰老。

    这个长假却因为几件事叠加在一起,让我对身体高度关注起来。

    四号去九江三医院做了一回体检,因为去年胆囊有多发性息肉不得不把它切除了,自然影响消化,大肠气泡过多,肚子也日渐通报着“中部崛起”。

   ...

Read more

实际问题 实战能力


  主持人陈思蓓:欢迎大家回来我们在线答疑的现场,今天来到我们现场跟大家一起互动的是中国精细化管理倡导者汪中求老师,我们刚才短短一个小时时间跟我们网络前很多学员做了非常多问题交流,现在我们抓紧时间继续。现在有一位来自于安徽的学员,他是德胜公司的周影新,他说老师麻烦你说一下细节的实质和功能是什么呢?

  汪中求老师:三个词:细节的实质是认真;细节的功能第一个是短路原理,第二个是放大效应。我们经常讲这个人不注重细节,其实说的就是他不够认真。不认真当然有主观的也有客观,主观你愿不愿意做好,客观你有没有能力做好。细节的功能一个是短路原理,一件事情分很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做砸...

Read more

在线解决实际问题,互动考验实战能力


  主持人陈思蓓:如果我们企业想要做精细化管理,是拍着脑门就决定说我可以做?还是像我们很多咨询一样,要先去做一些诊断,然后再确定可以怎么样推行呢?

  汪中求老师:我们现在帮很多企业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程。包括中石油的管道公司、武汉铁路局工务段、东风汽车的特汽公司等。我们在这些企业推广中强调四个过程:“诊断”,先对企业管理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诊断,用我们咨询界经常讲的一句话“你发现了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整合”,提供方案。怎么去改进,相当于医生开处方。“导入”,有点像病人治病过...

Read more

精益求精已成为日本企业的共识


  我的朋友林惠春老师曾作为中软集团派驻日本的负责人在日本工作多年,他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做事态度作出对比:日本人把屁大的事情当天大的事做,中国人把天大的事情当屁大的事做。

  中国去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国人很振奋。但理性地对比一下,日本土地面积是中国的1/26,而人均GDP反过来中国是日本的1/10。我上个月带队去日本考察,第一站是九州岛的福冈,福冈在日本不是经济最好的地区,140万人口,年GDP却达到120万亿日元,相当于一个阿根廷。

  更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日本人做事的踏实、认真的态度。日本人经常讲一个单词,发音应该是Heneso,指的是一种“报告、联络、相谈&rd...

Read more

想做很大是欲望,能做多大是科学


  (有学生来信,询问提高售后服务品质的问题。这是一家知名的网上购物的公司,规模不小,困惑不少。觉得这类问题关键不在服务本身,涉及企业多个层面的诸多元素。同样的困惑在很多企业存在,故刊发于后。尤其中国企业拼命做大的同时,很少关注自己的资源优势、细分市场、产品特点、工业化程度及管理团队的管理半径,做起来后就时常捉襟见肘。一个人渴了认为自己可以喝下一座水库,那可以叫抱负;蹲下身去喝只能喝下两杯,这才是逻辑。)

  小任:

  你好!

  来信收到,因为对你的企业没有调研,所提问题可能答非所问。

  1.仅就客户服务本身讨论方法的改进是不够的,原本服务质量与企业战略、产品结构、服务承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