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中求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做成了竹简的观点


做成了竹简的观点

 

26日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讲课,答应几位学员把一些观点补充在博客上。

践约是做人的储蓄,而且是不考虑利息收入大小的。

 

1.      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2.      规则是由服务者向被服务者提供的。

3.      计划你的工作,工作你的计划。

4.    ...

Read more

精细化管理系列之一:老虎做的菜


老虎做的菜

 

精细化并不是全新的东西,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作为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努力。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时称“精益生产”,也叫“丰田生产方式”。1950年,有一位名叫丰田英二的日本工程师,赴美国对底特律福特公司的罗杰工厂研究了3个月。丰田英二学习福特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方法,并且设法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他以“消灭一切浪费”为着眼点,设法在生产过程中以消除任何无用的动作、避免无用的努力、拒绝无用的材料,努力建立这样一种企业:消灭不...

Read more

收缩行业的扩张企业


收缩行业的扩张企业

 

目前房地产行业,包括房屋经纪行业,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诸如房地产拐点说,中大恒基关门50家店,中天置地倒闭等纷至沓来。而房屋经纪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它没有有形的产品,而且买卖房双方都是客户,因此存在双向营销的压力。而这个行业在很多不熟悉的人眼里是比较粗糙的行业,包括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个行业很难做到大规模,还常被时人称之为黑中介,这些都明显地反映了市场的不成熟。

因此,在这种低迷的和不成熟的市场中,玛雅房屋却逆水而上,开始全国扩张,总部从兰州迁至北京,战线从黄河以北秦岭以西向东向南推进。

人们不禁要问,玛雅凭什么?

1、  玛雅房屋是用规则来...

Read more

精细化管理系列之二——舅舅由弟弟接待


舅舅由弟弟接待

 

在拙作《精细化管理》(作者: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20055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我们提出中国企业必然到来的几大转变,即:随意化到规范化、经验型到科学型、外延式到内涵式、机会型到战略型,归根结底是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医院开刀都开错了,把左边的割成右边,把刀子放在身体里忘取出来,要多荒唐有多荒唐的事我们也并非少见。企业粗放的问题更多,有一家企业,采购硫酸一车,人家第一天卸一半之后回10公里外的旅馆睡觉了,第二天又来卸下另一半,这就算两车。

去年我们组织的“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去德国考察,交流中国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时,...

Read more

精细化管理系列之三——规则的坚持


规则的坚持

 

中国的事情难办,中国的企业难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人很多不遵守规则,不按规则出牌。就说打牌也一样,中国人打牌很多人认为偷牌是很正常的,还觉得这个家伙聪明,反应快,所谓“看得见是你的眼快,看不见是我的手快”。西方人可不这样。我就碰到过一次,不是打牌,是跟人家去打高尔夫球。我一个同学跟我一起去,那个同学有一杆球处理的时候,他把那个球从底下低洼的地方用脚偷偷拨到坡顶上来了,拨高了一点,大概就拨了八到九公分的样子,那一杆球肯定非常好打。对于这种赖皮的行径,中国人往往一笑置之,这个家伙很滑头的,小聪明,我们不会说什么。但是,事后那个老外跟我说:“你以后不要...

Read more

保留一块地震遗址


保留一块地震遗址

 

    呼吁保留一块地震遗址,以留作地震纪念馆用。

    以人为本是铁则,千古艰难唯一死。一命尚且关天,四万生灵何量;一家之痛尤甚,举国之殇何堪!

    汶川地震过去九天,举国之哀并未过去。闻风而动的救援者、不计名利的志愿者、解囊相助的献爱者,只要是中国人,都已动情、动容、动身,还有若干国际友好人士、一切有良知的人们。

    中国民俗有“祭七”之说,中国政府提出19日为哀悼日,顺应了民族习惯,而且一祭三天,可谓全民行大礼。民间还有“...

Read more

精细化管理系列之四——唯有专业化


唯有专业化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难的,所谓“难”只在于做事的人是不是最合适的。任何事总有也只有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最擅长做。因此,我们提出精细化管理特别强调专业化。

我们提出的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经营方向的专业化;

二是员工岗位分工的专业化。

企业经营方向的专业化是一个战略问题,首先是理念问题。几十年来,企业界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亦乐乎。多元化常常带来企业新的增长点,带来发展的新机会;专业化能集中力量做好事情,向专、精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内在的竞争力。吴敬琏老师曾经提出过中国企业的精细化要靠“三化”来...

Read more

5月30日同王育琨对话


5月30日同王育琨对话

1. 我你都不会有什么思想,我们只是对前人的思想做注解,最多是以先贤的思想用今天的表达方式对照今天的现象说得今天的人容易懂而已。我们所处的不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有的只是“换个马甲又上来了”;

2. 我们的所谓“思想”是否受欢迎,不是你是否自诩为教父,其实取决于我们是否与接受者坐在并排,以他人习惯的表达方式交流;

3. 我们所表达的东西在两种情况下一定不会受到欢迎,一是别人完全不懂的,二是别人完全懂了的。我们只能说说别人懂得但不尽懂得的东西。

(王育琨是谁?你不知道一定是你的错,何况网上也能查到这个首钢研究所...

Read more

“文化名人”的成功


“文化名人”的成功

 

今天的文化名人,都是在开“常识说明会”成功的人。因为常识并不是常人知道的知识,而是我们认为常人已经了解了的东西,今天的聪明的文化名人们终于发现了太多的常识其实多数人并未掌握,于是脱颖而出了。

如果,你要问我说的“文化名人”是否包括汪中求,从“常识说明会”的角度,自然是包括的。

(很多文章都挺长,我们记得住或对我们有用的只有几句话,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可以只说这几句话?谁也不是傻子。但是,请别误会,靠数据支撑逻辑的文章绝对不在此列。)

Read more

于细微处见真功夫


于细微处见真功夫

——《服从是一种力量——让理念落地的华天模式》序

 

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这是张爱玲的散文《花落的声音》中的一段。我不读散文已经很多年了,今天在读关于华天酒店的书《服从是一种力量》,就不由自主地跳出过去背诵过的散文。酒店服务实在是十分细微的,如同细腻的女作家的散文,如同夜深人静听落花。

我这些年各地讲学,走过300多个城市,住过200多家酒店,觉得中国大陆的酒店往往是五星级的装修、四星级的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