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哲学基础
前言
分门别类地观察、研究和解析世界的理论叫科学,宽视界大纵深统揽观察、分析、研究和说明世界的理论叫哲学。经济哲学就是用哲学的方法,即用宽视界大纵深统揽观察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然后从最高层面上去总结那些主导经济运行方向的最关键最基本最一般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来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
我们至今没有自成体系的经济哲学,中国人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大多使用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如:欲望、需求、供给、稀缺、商品、效用、效率、交换、价值、价格、资源、资本、利润、产权、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等,原因是中国的先哲们并没有为我们准备好各种最基本的经济概念来帮助我们研判、分析和思考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深层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概念就不会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判断就不会有自己的分析,没有自己的分析就不会有自己的理论。拥有五千年文明和十三亿人口的大中国,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哲学,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遗憾。
这些年我并没有去追逐市场中的任何热点,而是按照循序渐进、逐层解剖的方法,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总结,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历经十数年,《经济哲学基础》的主要框架雏形已初步建立起来。由于所使用的概念是全新的,因而相关分析和判断也是自己所特有的,这些概念又是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因而相关说明和理性描述也是自成体系的。
在《经济哲学基础》思想体系中,效率理论、价值理论、发展理论、供求理论都是缘于最基础的劳动与需要理论;而分配理论、交换理论、价格理论,又都是在我的价值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经济运行理论则是缘于人性理论和自由博弈理论建立起来的,就业理论则是供求理论和有效劳动量理论的自然延伸。离开了对劳动与需要的基本认识,我不知道有谁能讲得清楚劳动效率和劳动价值这些经济学当中极为重要的基本的问题,既然效率和价值都讲不清,又怎么能讲清分配与交换,发展与折腾,供给与需求、创造与浪费、服务与掠夺、还有社会就业这些更为深刻的问题?
没有时间看完这全部内容的朋友,可以只看其中《劳动与需要》、《有效劳动》和《等价交换与经济运行》三篇即可,读了这三篇之后,你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劳动与需要》讲的是经济工作中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这些矛盾是如何纠结在一起的,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这些矛盾大致要注意那些问题,它是我们理解供求关系和整个经济生活的钥匙,也是我们讨论效率、价值问题的前提。《有效劳动》一文则主要讲的是一切有用商品和有用服务增加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对经济工作成就的质和量的评价体系。迄今为止,理论界对这些极基本的常识在认识上还是极其混乱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各派经济理论在基础理论方面功夫不够扎实,相关概念不足以演绎和解读更高层次的经济生活。也由于劳动价值问题关涉到对经济工作评价,关涉到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原则,关涉到对市场自由交换的公平性评判,关涉到每个人的切身经济利益,所以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并不说真话和公道话,而是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政府在制定分配制度时能对自己有利,这就导致了社会各阶级对价值思想的长期论战不休。错误的评价体系不仅会误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且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没有正确的公平观,没有正确的公平观就不可能确立相对合理的分配制度和交换原则,没有合理的分配制度和相对公平的交换原则,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持久和谐与稳定发展。对资本权力的崇拜、对GDP的盲目崇拜就是价值观上的一种极坏的误导,资本极速膨胀,产能过分扩张,相对过剩与民不聊生同时存在就是这种思想的必然产物。《等价交换与经济运行》一文则重点讲述特定经济制度下人们相互间的特定经济关系状况,以及各种不同的经济关系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的,按自己的需要行事的原则和特定的制度环境,造就了人们各种经济行为的趋同性即规律性。不同经济制度下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好的制度会引导人们致力从事正确的劳动生产和投资,坏的经济制度则总是引导那些聪明的人们去巧取豪夺,同时制造极不协调的社会矛盾。
若对上述研究结论并不感兴趣,只想学会做研究的方法,希望自己能亲自去做研究,并从中体验到做研究的快乐,那就只看第一篇《研究与作文》,这是一篇纯方法论文章,它不仅对做经济理论研究的人有用,对其它研究同样有用。
经济哲学是我们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思维软件,看重这些简单的基本原理有意义吗?我认为是有的,而且意义特别重大。爱因斯坦说:“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完备性来重现一切比较复杂的事件,这不是人类智力所能企及的。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总是)要以(牺牲)完整性为代价。但是当人们畏缩而胆怯地回避一切不可捉摸的比较复杂的东西时,是什么因素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的某些(基础层面的)细节问题呢?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够得上宇宙理论的美名吗?我认为是够得上的,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有了它们,就有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包括生命)的描述,也就是说得出关于这些过程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太多地超出人类理智能力,因此,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有什么基本原则性的问题。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的升华感悟),才能得到这些定律,由于有这种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人们可以假定会有许多个同样站得住脚的理论物理体系,这种看法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括符里的字除“包括生命”四字外,都是我加的,我认为可能原话可能有口误或是翻译、校阅的人没弄准——作者注)。在基础理论与全部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何其相似。我们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其实有许多基本原理是“路路相通的”。
另外,在非基础层面的经济问题还很多,如资源政策与经济运行、财政政策与经济运行、货币政策与经济运行、税收政策与经济运行、物价政策与经济运行、汇率政策与经济运行、产业政策与经济运行、区域政策与经济运行、招商引资政策与经济运行、收入分配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福利政策与经济运行等都是经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但我不打算由我来完成这些,因为它的内容太丰富,道理却很简单。我只写最基础的东西,其它的就留给别人去描述吧!
目录
第一章 研究与作文
第一节、怎样做研究
第二节、理论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三节、用心感悟真实生活和真实世界
第四节、读书的作用
第五节、读书的缺陷
第六节、读书方法
第七节、学术灵感与悟性
第八节、学术文章写作时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术理论与真实生活的关系
2、学术文章的质量标准
3、学术文章的生命力
4、学术文章所使用的语言
5、论证与科学
6、内容真实
第二章 劳动与需要
第一节、劳动概念及劳动的产生
第二节、劳动与需要的对立情形
第三节、劳动与需要的联系情形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效率
第一节、何谓效率
第二节、劳动、需要与效率
第三节、劳动效率的提高
第四节、什么样的境界才是效率最优状态
第四章 价值
第一节、价值探源
1、价值问题的提起
2、价值问题的性质和坐标
3、国家和人民的根本需要是什么?
4、价值理论的导向作用
第二节、自然资源
1、为什么要讨论自然资源问题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
3、自然资源在漫长的人权斗争中产生所有权
4、资源私有制度给极少数人带来极大的利益
5、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在自然资源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第三节、有效劳动
第四节、价值在质方面的相对性
第五节、价值在量方面的相对性
1、劳动价值的计量形式具有相对性
2、劳动价值的计量精度具有相对性
3、劳动价值的计量适用范围具有相对性
4、劳动价值的计量参照系在时间上具有相对性
5、相对价值的计量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6、建立相对价值计量参照系的意义
第六节、价值的消亡
1、价值是会消亡的
2、价值消亡分类
3、价值消亡理论对经济建设实践的意义
第五章 价格
第一节、价值概念及其本质
第二节、标准价格与实际价格
第三节、价值判断与价格
第四节、供求关系与价格
第五节、市场竞争与价格
第六节、市场垄断与价格
第七节、市场势力与价格
第八节、交易博弈与价格
第九节、成本与价格
第十节、机器生产与价格
第十一节、货币政策与价格
第十二节、税收政策与价格
第十三节、资源政策与价格
第十四节、物价政策与价格
第十五节、汇率政策与价格
第十六节、人权关系与价格
第十七节、其它因素与价格
第十八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 按劳分配
1、分配概念
2、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一般形式
4、按劳分配的制度前提
5、按劳分配的局限性
6、按劳分配的歧义
7、文明古国走向衰弱的原因
第七章 利润
1、利润问题的重要性
2、利润的本质
3、利润的基本来源
4、利润的克星——成本
5、经营管理在谋取利润过程中的作用
6、剩余价值理论的缺陷
7、本章小结
第八章 自私、理性与人性
第一节、从人们客观需要的多样性看自私理性的片面性
第二节、从人类生活的社会性看自私理性的幼稚性
第三节、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看人的理性的有限性
第四节、从人们知性的渐进提升看人的理性的发展性
第五节、从约束条件的多样性看人的理性的因应性
第六节、从社会文化的导向性看人的理性的可塑性
第七节、对人性的正确认识在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第九章、等价交换与经济运行
第十章 强国裕民问题
第十一章 供需平衡问题
第十二章 劳动就业问题
1、社会需求与社会就业
2、机器生产与社会就业
3、劳动效率、劳动时间与社会就业
4、技术创新与社会就业
第十三章 政策环境问题
第十四章 经济危机问题
1、经济危机的一般表象
2、经济危机一般原因分析
3、经济危机的本质
4、普通百姓的疑问
5、专家学者的疑问
6、拯救危机
7、盲目的宏观调控政策帮倒忙
8、笑看金融寡头肆虐世界
9、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发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劣根性
10、小结
第十五章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问题
1、政治及相关基本概念
2、政治斗争
3、政治协作和政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