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前后慎防各种“保过”陷阱




    2011年全国艺术类统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艺考生们寒窗苦练十余载,为了就是这一年一度的考试。然而就在这时,众多的身影又出现在各个高校的校考考场里,悄悄地铺开一个个华丽的艺考“保过”陷阱,好让那些急切的考生和家长稍不防备,就落入陷阱,上当受骗。

 

    常见陷阱一: “艺考”不再是梦 花钱就能圆

 

    据报道,每年都有五花八门的艺术辅导机构开设播音主持培训,授课老师通常会在上了几节课后就向同学们暗示,艺术类招生“可操作性很大”,只要拿钱找关系就能上好大学。后来,有更甚者直接列出国内各大高校“保过”费用的明细表,告诉学生交4万元就可以保证进入某学院的主持专业,8万元就能上某知名大学的表演专业,还打包票可以保证学生在专业课考试中的成绩排在前面,并承诺如果没有“名列前茅”,就退还费用。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以至于有些基础较差或高考机会不大的学生悄悄和家里商量,想掏钱上大学。

 

    相关招生部门表示,不管是统考还是校考,都是在各个省招办的监督下进行的,而且评委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聘请外地专家担任,不会有“买通”评委这样的情况发生。西北师大招办主任表示:“我们学校组织的艺术类考试中,考官都是外请的专家,本校的老师不参与评分,而且每个专业都有至少5个评委参与打分,不可能出现掏钱就能上学的情况。这都是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们的急切心理设下的圈套,希望考生和家长警惕这类招生骗局。”

 

    常见陷阱二:有“门路”拿到术科考试“合格证”

 

    从2010年12月开始,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招生报名考试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结束。春节过后,北京的各个艺术院校也开始了艺考的初复试,不少学生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到处报名参加考试,就是冲着一张“艺考”合格证而来。恰逢这段时间只要从知名的艺术院校大门走过,立马就有人塞给你各式各样的传单,传单内容个个噱头十足,一些声称“有门路”拿到合格证,甚至有的机构向家长保证:“我们跟学校的招办老师熟,只要文化课成绩能过线,一切就没有问题了。”还有的自称是高校教师的人向家长承诺可以拿到招生计划中的少量指标,拿到合格证完全不在话下。

 

    据了解,“艺考”合格证的发放权掌握在招生学校手中,考生必须经过一定程序的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学校寄达考生本人。换言之,社会上的任何人和任何培训机构并不掌握合格证的发放权。而且教育部下达文件明文规定:“合格证书发放数量原则上按与本校相应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的比例”,这就意味着,就算拿到合格证,也只有相应比例的考生能够被录取。很多学生以为拿到合格证就是吃了“定心丸”,事实上文化课排在后面的“合格”考生被录取的希望非常渺茫。有人称可“花钱办证”,就是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相关政策的情况和急切升学的心理进行诈骗。

 

    常见陷阱三:冒充著名院校蒙考生

 

    2011年的艺术考试刚刚开始,不少的考点附近已经摆上了各类的招生“摊位”,大多都是省外各类学校的招生点。虽然各大高校报名处张贴着这样的警示通告:“凡在我考点门口摆摊设点招生的院校,均未经国家招办同意,提醒考生谨防上当受骗。”但仍然有不少的考生和家长在这类招生台前询问、报名。有些招生的摊位还自称是国家公办的学校,考生不用再参加考试,因为他们可以查到他参加其他学校考试的成绩,高考完了录取就可以,现在就能先在这里报名。但当被问到学校是不是正规的统招学历教育时,招生人员便支支吾吾,没有明确答复。

 

    近年来,一些不具备普通高考招生资格的院校,冒充普通高考与自学考试教育等类别的概念,使用一些“试点本科”的名义,进行非法宣传,借机“敛财”,考生和家长在报名时尤其要分清真伪。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动画双修班教务主任表示:“在招生点外‘摆摊设点’、发放传单的学校几乎全都是这类教育机构,不属于学历教育,没有发放本、专科文凭的资格。教育部允许招生的高校,无论是公办、民办、独立院校还是继续教育,都会在学校的官方网站公布。因此,考生和家长在报考院校时,一定要到网站查阅学校是否具有招生资格,弄清是否为学历教育。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跟有关高校招生办取得联系,通过电话认真咨询,以免上当。”

 

    年年艺考,如今更是一年比一年热。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识别各类陷阱,做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