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有风险,抄底须谨慎!!


“底部”有风险,抄底须谨慎!!

 

李宗苗/文

 

    以自己为例。   

 

    2009年初,不才在南京和深圳两次抄底——都是真正的底部,房价怎么跌都到不了的那种。现在,到了上海工作,生活,当然也想抄一个漂亮的底,想得不得了。到处看房,一方面工作需要,另一方面自己需要。

 

    上个月某一天接到易居一哥们的电话,印象欧洲2万块/平方米,快来抢!犹豫了一下,没去抢,第二天听说已经光了。徐家汇,60多平米做两房,89平米做三房,而且还精装修,才2万,旁边的中海瀛台市场价达到4万元/平方米,乖乖,社区规模、园林、品牌等没法相提并论,但租都可以抵供啦,将来。

 

    不知是谁疯了,上海房价硬硬的还在挺着呢(上周才跌了5个点),新浪、搜房就喳喳呼呼整起了抄底和团购活动。

 

    严格意义上讲,上海房地产市场这几年并未经历过一次像样的深度的调整,国家资源的倾斜,政策的扶持,巨量的资金拥围,发达的产业经济,居民惊人的消费能力,甚至深厚的历史沉淀、人文资源、自然资源,都把市场宠得找不着北。所以你会发现,上海房地产总体营销水平实在太一般,房子太好卖,传说中“上海是中国房地产的主场”的说法,在我看来,不过是意淫,无论从产品,还是从营销。那天,跟上海万科刘爱明闲聊,他也承认即便是万科,在上海也已被同化,被庸俗化。万科人曾经引以为豪的所谓“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在上海已经很难找,除了傲慢,除了自我感觉良好,不知万科还有什么。

 

    没吃过亏,自然不知深浅,心存幻想,以为这一轮调控很快就会过去,暴风雨即将过去,明媚阳光即将重临沪上大地。这种心态在沪上泛滥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两年前,刚从9·27房贷新政重灾区的深圳到南京时的那半年左右时间,金陵古都城墙内外、庙堂上下也到处洋溢着“房价不会跌”、“怎么能拿南京跟深圳比”的豪言壮语。一直到万科挑头发狠降价,恒大集体跳水,南京楼市的脸上才开始有了点血色。虽然后来政府的“解放军”救了驾,并且一路狂奔狂涨,但那段僵持的日子,至今仍让当年的开发商心有余悸。因此,这一次调控重锤刚敲下,金陵古都便纷纷挂出“降”旗,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次,南京市政府一反往年不让开发商降价,现在几乎每周都去开发商那里积极“劝降”。

 

    上海很幸运,自市场化以降,每次调控,上海都能化险为夷,这一次,也是有惊无险?

 

    我们来看这样几个问题——

 

    因为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央宏调之刀将避开上海?

 

    ——不可能。中央这次下的不是五子棋,而是围棋,这盘棋成败关键看房价降不降,房价只有在降的情况下,政府的威信与社会公平正义才有保证。

 

    因为上海是世界的纽约,“两个中心”定位,迪斯尼,目前仅次于伦郭的地铁公里数,停滞5年不发展仍不落伍的基建设施市政配套,将力挺房价不跌?

 

    ——越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房地产市场,金融性越厉害,对政策变动越敏感,比如香港。

 

    因为供不应求,尤其新增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将使沪上房价独孤不败?

 

    ——市场慌不择路,二手楼恐慌抛盘,而观望浓厚,成交冷淡的市场环境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二手楼形成新的供应,杀跌、跟风的心态将使供应不足局面惊天逆转。

 

    因为房产税起征点低,房价不会因此而降?

 

    ——政府那收的不是税,是卖地财政投胎,政府重新做人。不管你支持也罢,不支持也罢,这税那税,终归要收的。常言卖地财政是市场震荡万恶之源,现在中央英明神武,出手降魔,将惠及尔等小民后代。

 

    我们不能因为房地产带给我们的暴富机会即将离我们远去,而懊恼,过日子,还是安安稳稳和谐些,愉快些,暴利让人落后,稳定让人和谐。

 

    我们曾经割肉于2008,也曾海吃海喝于2009及2010年前3个月,最后我们中绝大部分人选择相信“越调越涨”,而不是政府。

 

    这次我们却一定要转变思路,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由政府主导的这轮调控,换成谁来操刀,都会往严里整。目前,已经呈现出这样几种趋势或达成以下共识:

 

    1、地方政府税收来源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有所枯竭,征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与其说是为了降房价或调节分配收入,不如说是为了扩阔地方税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未到位之前,缓解地方政府对卖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冲动;

 

    2、所谓保障性住房预期是五五开,即保障性住房、商品房供应各占50%;

 

    3、在保障性住房预期未到位之前,调控会持续深入,调整会扩大深入;

 

    4、在保障性住房形成规模效应后,低端市场会有很大的压力,高端市场会一枝独秀;

 

    5、即便是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房地产市场都不会在中国重演“英雄救美”;

 

    6、欧洲市场局部的债务危机,无伤中国大雅,因为现时的中国已成功启动了庞大的内需市场;

 

    7、最近一两年,房地产对其它行业已形成“抽水机”,越来越多的资金挤在这个市场,它抽走了大量的产业资金,使得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百上加斤,对于缩小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构成极大威胁。更不用说,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带来的危害;

 

    8、政府成功将巨量先期进入楼市的资金沉淀住,圈住,等待其它产业复苏和复兴的机会,除非,这些资金愿意合理定价甚至割肉定价。

 

   

    在南京河西,有一个项目叫五矿御江金城,新政后开盘,原先2万多的预期,开1万7,两小时卖了110套,其中不乏一人买好几套的投资客,这应该算抄底吧?很快,6月4日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出台后,该售楼处又恢复了平静。说明了什么?“底部”有风险,抄底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