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经济背景与战略意义
(一)、房地产破坏中国经济均衡性
一季度经济数据出来了,GDP增幅达到11.9%,对应今年一季度的2009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为6.1%,两者一均衡,经济增长率平均为9%,在85077亿经济总量中,房地产投资一项6594亿,占整个GDP总量的7.75%,而外贸总进出口值为:6178亿,占经济总量的:7.26%。也即被喻为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外贸甚至不及房地产行业投资,更不用说房地产市场后期衍生产业链条。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上升35.1%;对经济增长贡献总量为:18.94%。也即今年房地产投资一项就为今年一季度GDP增加值贡献了2.25个点。如此分析,中国经济结构面临严重的房地产路径依赖的说法显然并不为过。按照这种推算,整个房地产行业为一季度经济贡献4个经济增长点是不少的,一个行业就贡献了整个经济增长的25%,如果用在市场经济学的里面,那么中国经济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在微观经济学里面,如果一个企业占有25%的份额,他就可以左右这个市场。从经济结构角度来看,房地产显然让中国经济陷入不稳定状态。
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是金融业,2009年一季度新增贷款4.59万亿,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达到2.6万亿,两者平均起来,一季度新增贷款为3.6万亿,这个数据相当于2007年全年新增贷款的总量。与新增贷款公布数据相吻合的是房地产行业的价格指数,今年一季度同比上涨11.7%,也许真实的情况会是房地产价格同比上涨30%或者更多。与房价对应的是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为:7.5%;一季度商品房销售总额为:7977亿,同比增长57.7%。这些连串的数据对比,中经济数据看起来更叫窘迫,甚至显得有些难堪。房地产销售价格与居民收入增速比为:1.56:1;房地产销售总额增长率与居民收入增长率比为:7.69:1.如果说前者还不明显的话,那么后者则可以非常清晰的说明,居民财富正飞速向房地产行业聚合。飞速靠拢的并不是权益,还有负债,一季度房地产新增贷款为:8457亿,占贷款总额的32.5%;个人贷款总额为:5227亿,占贷款总额的20.1%;开发企业贷款为3230亿,占贷款总额的12.4%。今年居民新增贷款量为53.4%;开发贷款新增31.1%。考虑到去年的谷底效应与今年的坡顶效应,这个数据的结构性风险即显得相当的可怕。
对上述数据分析后,我们会得到如下答案:依靠房地产行业增长带动的中国经济增长在今年三四季度将陷入僵局,去年基础数据庞大与今年数据收缩形成的靠拢趋势甚至不排除今年房地产市场在三四季度负增长的可能,如果形成这样的局面,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急速下跌;第二房地产市场已经极大的左右了中国经济的走势,房地产市场走势将决定中国经济的走势,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经济形成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中国经济患上了严重的房地产依赖症。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
四万亿投资以后,中国经济最大的政策莫过于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在产业振兴政策执行约一年时间以后,从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数据中,我们还没有看到更为明显的效果。
而从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数据来看,一季度进出口总值为6178亿,但2009年四季度进出口总值为6495亿,虽然同比进出口数据呈现出巨大的增长,但环比进出口市场却出现了4.9%的下滑。考虑到十大产业振兴政策执行了一年时间,而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多是针对与外贸有关的行业,如石油石化,钢铁,汽车,纺织,船舶,轻工业,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物流行业。因此这个4.9%的总量下滑才显得如此的让人感到有些气馁。在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里面,汽车行业已经显著收到成效,汽车行业的增长已经达到一个历史高度,汽车行业增长速度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高的增速,要超越这个增速应该是极其困难的。
再回到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三大结构来看,一产业增加值为:5139亿,增长率为3.8%;二产业增加值为39072亿,增长14.5%;三产业增加值为36366,增长10.2%。考虑到去年同比CPI在负区间运行,今年一季度CPI正2.2%,名义GDP增长与实际GDP增长几乎就相当于CPI的上涨幅度。二产业与三产业同样面临着PPI同样的困窘,当然以汽车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真实的巨大增长(成交量的上涨)还是存在和显而易见的,只是数据远没有显现出来的乐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经济虽然获得了11.9%的超高经济增长速度,但如果扣除通胀因素的巨大结构差,那么实际GDP增幅将大大减小。这点在房地产领域可以得到最为明显的数据证明:今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总额上涨的幅度是57.7%,然后销售面积上涨的幅度却只有153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8%,按照产值与数量比,两者相差21.9%,如果用PPI涨幅来与价格复合,那么今年总产值中至少有15%以上是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经济增长,也即是名义GDP的增长,而非实际GDP的增长。名义GDP的增长会让数据显得更加漂亮,但实际GDP的增长才是经济真实的增长。
从上述分析,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形成的经济真实增长远远没达到预期,除以数量计算的汽车钢铁等行业增长量相对比较真实以外,其他更多行业的增长实际是通过PPI的上涨形成经济增长,即通货膨胀形成的名义增长。
(三)、西部大开发的经济背景和战略意义
从上述分析,我们也许有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在今年三四季度,也许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直线型下坠。一方面是四万亿的救市政策在今年三四季度将逐渐接近尾声,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面临着下降的局面,第二个角度,今年外贸市场,基于今年的国际经济环境,能够保住一季度市场也许将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大幅度提升显然不太可能,也即在今年三四季度,外贸将面临着进入零增长或者负增长局面。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也许将更加严峻,基于房地产市场特殊的产业属性与消费属性,量价的关系成同向运行关系,价涨量涨,价跌量跌的这种局面。排除今年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导向与驱动,今年房价的上涨形成的畸形量价关系,将有个市场逐步恢复过程,如果一旦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导致市场成交量大幅度萎缩,而增加的房地产放量急遽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异动将导致交易量的迅速下滑,两者甚至相互形成恶性循环。而消费市场,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更为确切的说,今年要靠消费市场支撑GDP的增幅显然是不可能的。
基于这样的分析,要保证今年经济的稳定增长,那么基础设施投资将是必不可少的。但东部沿海地区2009年的实际运行情况即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即便大幅度投入,也很难找到投资项目。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也很难消化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很难获得较大数量的经济增长。西部地区特征是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完备程度相对较差,一方面有很多真实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即便增加一些基础设施投资,也不会显得过于明显的供应剩余。
其次是西部城市结构的不均衡,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将会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西部大开发为中央政府投资找到了较大的项目容量和投资空间。
另一方面从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转移来看,一方面经济增长正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困境,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现代服务业一方面是建立在世界市场上,而且美国的人口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的生产服务业总就业人口相对较少,因而产品供应也就相对较少;其次是美国消费市场环境优良,文化体育博彩等产业高度发达,而东部地区没有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一方面没有消费供应主题,另一方面也没有这样的消费市场;三是东部高速城市化以后,就业过剩导致的失业压力开始加大,这些都将严重制约东部产业升级,在出口市场不能改善,传统产业西移以后,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基本完成以后,西部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发达或者完善的经济体系。在一个基数较高,经济体系相对较为完善的区域,要短期内迅速获得经济高速增量显然不太现实。中部经济产业结构与东部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结构实际与东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相关性。而西部地区一方面二元结构差异巨大,城市化空间较大,二是西部地区基数较低,可以获得较快速度的经济增长率。
如果对应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理解胡锦涛将西部大开发列入12五的重要任务,温家宝再次强调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一定要到位,国务院在三月也制定了7条,切实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策略。结合我们前面的分析,西部大开发不仅仅关系的是西部地区的繁荣,也是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保障,而从资本角度来看,西部还是资产沉淀的最为重要的区域,东部房地产市场对资本沉淀功能显著下降以后,急需西部来承接对剩余资本的沉淀。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