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拿友善来换稀土


 

该拿友善来换稀土

Return a Good will for Supply of Rare Earth

 

近一年来,西方政界和商界把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监管炒得沸沸扬扬。指责中国非法实行稀土出口限制,结成同盟状告中国违背WTO规则,扬言要制裁。可事实上世界上90%以上的稀土需求仍由中国供应。这可就奇了,中国喂饱了他们的高精尖产业,包括他们用来威胁中国的精准导弹,而他们却反过头来咬中国一口。中国人历来与人为善,绝不要做这种知恩不报的小人。想要稀土就拿友善来交换吗。用WTO词汇叫reciprocity(互惠或对等)。诗经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就是说,你送给我木瓜,我回赠你美玉,谈不上回报,只是想和你永久相好。中国这种传统美德要比reciprocity高尚。但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世界,reciprocity 还是可以作为国际交往的准则的。可悲的是,人家连这个对等的概念都不想要了。干脆你有好东西,就得给我,不然我就要揍你。这不是强盗逻辑吗?这里要特别告诫日本那些极右份子,不要做上世纪那个大日本帝国的美梦,拿枪赶着中国工人,下中国的矿井,挖中国的宝藏,无偿地运回日本。这段血腥的历史不会重演了,请别再做美梦。

到目前为止,所有国家对本国的天然资源仍享有绝对的主权,对其开发利用,销售,贸易进行监管享有完全的自主权。WTO没有任何规则禁止对资源进出口实行监管。

稀土是一种可枯竭的资源,中国过去敞开供应,满足全世界的需求,现在已行将枯竭,仅能开采十余年,现在不限制开采和出口,不出几年储存告罄,我们的高精尖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就要断供。对稀土资源的生产和贸易实行必要的监管完全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发展的机会。稀土开发还是高污染的产业,实行监管,保护环境完全符合国际社会的环保共识和国际通行规则。

中国不是唯一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澳大利亚,美国,蒙古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都有大量储存。他们不开采或有战略考虑,或暂无能力开采。所谓战略考虑就是待价而沽。更深一层的战略可能就是让中国尽快耗尽稀土资源,给中国的高精尖技术产业包括航天技术,国防技术釜底抽薪。这让人感觉到对中国稀土出口监管的批评和炒作有一点包藏祸心。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声明,对稀土生产和出口加强监管不是禁止出口。美国对此不予置评,但日本还在上窜下跳,实不明智。日本人懂得中国文化,何不读一下上面引用的诗经。中日经贸关系密切,稀土贸易中产生的问题是不难找到解决办法的,关键是要有善意。施压于事无补。物以稀为贵,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奉劝人们赶紧开发新的供应渠道,中国已经不可能供应世界需求的90%以上。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一直受西方国家高技术产品禁运,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高技术产品如环保和节能技术,对稀土的需求猛增,出口的潜力当然会下降。首先满足国内需求,这是WTO规则所允许的。中国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中国面对日益升高的国际压力将如何来应对。无非是两种办法,一是利用WTO规则,争公平待遇,反对双重标准。二是坚守自己立场,顶住压力,宁可牺牲一些出口利益也绝不退让。让人们明白,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让那些施压的人无功而返,他们才会罢手。

 

供稿:李仲周(201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