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孔子


先师的风范——孔子像的感想

 

近些年国学再兴,国人振作,于是中国文化的人物代表——孔子,日益受到国人的爱戴,不仅《论语》一书被人争相阅读,孔子之像也如雨后春笋,神州大地,纷然树立。古代人物缺少形象记录,孔子像多用吴道子的画像(先师孔子行教像),而吴道子所作的画像自然也是根据想象。

什么样的孔子形象最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孔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孔子的外表,《史记》的记载是“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看来孔子在当时是真正的高人。对此,孔子像应该说最容易表现。但是作为雕像,多高更合理,显然需要考察多种条件,并非符合这个尺寸就一定是最好的。另外,孔子的学生曾经这样描写孔子的外表“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也就是说,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但不凶猛,恭顺而安静。这个记载,对于孔子像的设计,十分重要。

温和与严厉,是两种相反的神情,只要温和即可。但是,威严却与严厉相近,但是又不凶猛,很自尊,有威严感,不是凶巴巴的样子。恭,可以理解为恭顺,也可以理解为恭敬。安仅仅是安静吗?内心平静,稳重等等,都可以是安的表现。那么,任何时候孔子都是这样吗?恐怕也不尽然。看见学生成长,孔子会感到欣慰。这个时候,威严感是否有所淡化呢。听说季氏僭越用天子的舞礼,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时的孔子怒火满腔,他的表情一定不会再是温和的。然而,一座雕像,不是连环画,不会把孔子的所有表情都表达出来。那么,一个比较恒定的孔子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呢?把众多的元素,人们希望、想象和知识都集中表现在雕像的神情上,艺术家的水准,此刻无法不接受检验。

普查网上能够收集到的孔子像,可以说,有多少雕刻家就有多少孔子像。孔子像,如今在中华大地上,很容易就会幸遇,但是比较这些孔子像,如果没有文字注明“先师孔子”,恐怕没有什么人会相信,这些雕像竟然是在表现同一个人。不知道是雕刻家的问题还是我们敬仰者的问题,很多孔子像,一点都看不到孔子的影子,随便写上什么人的名字,都不会有人反对。

我的心目中,孔子不该如此。

首先,从历史印象上来说,应该选择孔子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时期来表现。孔子的一段话,历来被当做孔子自身的故事,那就是从十五岁而志于学到七十而耳顺。我以为,无论如何应该选择七十岁的孔子,那时候的孔子已经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一种充分而理想的自由状态。这绝不仅仅是孔子个人的状态,因为孔子,后代中国人也把这看成了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的雕像,应该以孔子的七十岁为自然界标。现在很多孔子像是老人状态,也有雕刻成中年样态的。看来,大家的想法并不相同。

其次,七十岁的孔子,应该是怎样的表情。经历了人生的所有阶段,周游列国,困于陈蔡,有家国而难报效,弟子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孔子毕竟完成了古籍的整理,教育出了一批人才,尤其是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家,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道德与政治源泉。在古人的“三不朽”之说中,真能当得起“立德”者,孔子是争议最少的中国伟人。在孔子最后的岁月,他的心态一定是最平静的,对于现实虽然依然有很多不满,但是他展望未来,信心十足。因为最后的岁月,孔子的工作目标已经不是现实,而是未来。他的知我罪我之说,明确无误是针对未来的。因为对未来有信心,所以孔子的表情应该是平静中有喜悦,目光是略带沉思而远望。

第三,身姿。孔子应该用怎样的身姿展望未来呢?思前想后,还是以为现在常见的身姿较好。孔子很恭敬地拱手而立,对于未来他有信心,但是这不妨碍他一贯的恭敬态度。未来是后生的天下,后生可畏。为什么?因为孔子的理想,儒家观念的普及,所有一切,都得指望后生。可畏,也是一种期待,恭敬的态度,并不排斥道义的嘱托。当然,还有一个传统不能拒绝,那就是流传很久的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正是恭敬的孔子,带出中国的礼仪之邦。但是,反对那种弯腰过分的姿态,最好就是直立身体,拱手于胸前的样子。

然而,瞻仰了很多现在的孔子像,说实话,内心真的很恐慌,为什么就没有我心目中的孔子像呢?我的这些理解,难道天下没有同道者?一个慈祥的老人,站立的中国文化的源头,向我们微笑凝视。他飘动的须髯,代表着为中国文化所经历的风霜。他的内心是平静的,眼神是郑重的,他的目光中带有喜悦与期待。对于未来就是我们这些瞻仰者,他有信心,有力量。那是文化的力量,能够化育万物,可以昭示未来。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 陈一帆先生的孔子像,心悦诚服之后,也终于感到了踏实。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孔子。温文尔雅,有德固勇,自信乐观,通达宽恕,心怀坦荡,无忧无虑……。凡是孔子赞扬的美德,在这尊雕像中似乎都已经具备,凡是孔子强调的精神,这里都有展现。总之,我们能够想象的一切有关孔子的印象、故事和要素,一尊雕像都给予了表达。第一次被艺术品这样地震撼,我有了通神的感觉。甚至于,3的高度,也让我觉得恰到好处,那就是我对中国文化始祖的仰视高度啊。

后来,我才知道,陈一帆先生此像,是获得台湾大奖的,当时的评委会评语就一句话“先师的风范”。这是一句绝对到位的评语,顶得上我的千言万语。说来说去,那些我也不满意的雕像,缺的不就是这样先师的风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