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彷徨时代的到来


98年房改后的十年,是杭州房地产快速发展和逐步成熟的十年。。

知名楼盘、知名房企也一个个在全国崭露头角。。

一个一个漂亮建筑物矗立而起,旧城改造、老房外立面改造、道路修建全面跟进。。

杭州被冠于最适宜居住城市。。

匆匆忙碌于这个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的人们也在为自己寻找“适宜”的屋而奋斗着。。

他们从明确的购房方向渐渐地彷徨起来。。

 

1998——2008

 

这个时期是杭州主城区土地供应的高峰期。。

一个个高高的新楼盘在矮矮的老小区间拔地而起。。

新建一手房与二手房地段相对集中,区位差异化不大。。

一手房价格的制定除了根据土地成本、建安成本、融资成本等外。。

还根据周边的二手房。。

往往定出的价格要高出的许多。。

 

这个时期主城区一手房与二手房共同点是:

区位区别不大,周边生活配套相同。。

 

这个时期主城区一手房与二手房不同点是:

小区内配套,物业管理,房屋品质,建筑年代等等差异较大。。

当然最重要的是价格差异较大。。

就这样,建筑特点自然而然地将消费者明显的区分开了。。

 

房子的大小、装修情况成为一个人最直接身份证明。。

甚至房子买进的价格也是体现身份的最有力的量化依据。。

就这样,虚荣心自然而然地将消费者明显的区分开了。。

 

由此,这个时期购房消费者被明确分成了两类。。

“有钱人”——住在高层楼房里,或者带着花园矮矮的小屋里。。

              他们被称为改善型需求的人。。

“穷  人”——住在破旧的一梯多户的多层楼房里。。

              他们被成为过渡型需求的人。。

因此,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是:

 “有钱人”买一手房,“穷  人”买二手房。。

 

2009年及未来若干年

购买一手房还是二手房不再能区分“有钱人”和“穷  人”。。

他们甚至失去了明确的购房方向。。

他们开始徘徊在购买一手房和二手房之间。。

 

经过十年的消化。。

主城区几乎到了无地可供的地步,新建商品房也逐渐被边缘化。。

原来的一手房也进入到了二手房市场,这些建于00年后的房子我们称之为次新房。。

 

新建一手房与二手房区位差异逐渐变大。。

往往致使一手房的价格逐渐低于二手房的价格。。

 

在相同的总价定位下,选择不再拘于一手房或者二手房。。

无论是对“没钱人”,还是对“穷  人”。。

 

对于“穷 人”的购房者来说,彷徨在:

是买生活工作便利点、房龄老点、面积小点,但价格高的二手房好呢。。

还是买位置远点、小区好点、房子新点、面积大点,但价格便宜的一手房好呢。。

 

对于“有钱人”的购房者来说,彷徨在:

是拥挤在市区高高的高档公寓里,享受着步行就可带来的生活便利。。

还是安静享受着独院别墅。。

 

因此,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是:

 “有钱人”、“穷  人”一同彷徨于购买一手房与二手房之间。。

 

5年,10年,或许更久。。但总有一天。。

相对需求,房屋供给的相对饱和。。

房地产市场最终走向以二手房的交换为主。。

城市化的建设,也会使得杭州变成多核心城。。

“有钱人”、“穷人”又将不再彷徨于一手房与二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