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行业里也有企业走“民生地产”线路,打造的产品质量品质一般,当然价格也不高,似乎就“民生”了。在目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更是以15%左右的降幅以期打动市场。姑且不论其效果如何,能降价15%,那么以前的价格就真的“民生”吗?百姓似乎不太相信真的已经“抄底”。
最近几天和业界朋友聊天,又聊到“民生”话题。什么是民生,其标准是什么?细细想来,倒还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何为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公民,都是民。仕农工商,在个人经济行为里都是民,我等是民,总理也为民,房价并不因其身份是官还是商是农而有所区别。
民生,民之生计,有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内涵。最基本的生计就是生活,保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为民生的根本。生活资料,吃穿住行,住房确与民生息息相关。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豪气干云,但一生的事业中,最基本的是齐家。在传统观念里,家须有自己的房,所谓居者有其屋。因此买房成为了人一生中最基本、最初级的民生要求了。
现代社会,每个人的人格权是完全平等的。在对社会公共财富的享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总理和我们去逛公园,并不因其是总理而多享受一些风景。但市场经济,社会非大同,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各种阶层里的民拥有不同数量的财产,经济支付能力差距很大,基于私有财产不同而产生的生活状态也就不同。那么同为民生,同样是住房,就有不同的标准了,表现在不同价格、不同档次上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这并不违背社会的公共利益,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商品房跟其他任何生活资料一样,都有不同的价格层次,适合各种不同的需求,其实,只要是社会生活中所需的商品包括廉价房顶级别墅,都可以说得上是“民生商品”。
让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住上经济实用房或廉租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保障其基本生活,是民生;
让能买房的买到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房子,在私有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享受自己的生活,是民生;
让有钱人买到价格高,自己觉得合适的房子,在其私有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享受自己的生活,也是民生。
价格并不是民生的标准,不同的人买到适合自己的房子,不管房子是什么价位,有买家购买,能为买家提供相应价值的生活,就是真正的民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