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购买力的根本是价值


    说到购买力问题,首先要明确,到底是否存在购买力,什么样的购买力,多大的购买力?这个问题,分析的方法,角度不同,结果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是一致的。举个例子,昨天看到一个民意调查,大学生毕业后5年内有置业计划的占6成。重庆的毕业生里有74%市外就业,外地来渝工作的大学生数量为本市毕业生数量的51%。05年重庆毕业生为7万,那在重庆工作的有54000人,考虑男女及配偶非大学生因素,姑且计算有60%,32400套需求,以平均90平方米计算,这部分需求为290万平方米。08年重庆的大学生毕业11万5千,按这个方法计算的话,未来5年内的需求为:每年478万平方米。

    前些年的炒房的确能增加购买力,但我认为是市场的“搅屎棍”,搞得人头脑发热失去理智。对炒房投机的打击是很正确的,这会让行业回归到理性状态。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真正理性的不动产投资并未萎缩。与龙湖朋友聊天得知,龙湖MOCO开盘销售取得佳绩,均价7200元,70%是投资行为,说明有投资价值的物业仍然得到理性投资客的青睐。其实,目前经济环境差,反而房价很理性,是不动产投资的最佳时机。

    价格无疑是形成购买的要件。目前的市场的确萧条,而且混乱。目前的房地产销售,已处于“血拼”状况,拼的是价格,拼的是资金实力。似乎价格成为营销的“杀手锏”。但也有的项目并不如此,龙湖的涨价,反而刺激了购买,涨价消息放出来后形成了一次丰收,据说中秋3天销售1亿7。中海国际社区在成本已超过6000元的基础上,还要打造一流的商业(引进美美百货)、一流的教育配套(引进人民小学和八中)、一流的休闲公园(建重庆最大的生态公园,占地300—450亩)、一流的国际大道。加上这些成本,不上8000难以拿下。同时,我们看到,降价的项目,销售情况也不同,有的情况好,也同样有很多,客户并不买单。为什么?起码说明一点,降价并不是唯一手段,也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目前情况下,价格也不能刺激购买了。那么真正能够刺激购买的是在什么,我认为是价格背后所蕴藏的产品价值。有的项目价格一降再降仍卖不好,原因只有一个,客户没有形成价值认同。龙湖涨价还热销,说明客户对其产品的价值认同。中海敢于建高于8000的项目,说明中海相信,客户对8000背后所蕴涵的价值是认同的。为什么“买涨不买跌”?因为涨价给客户一个“购买的物业在升值”的信息,更加增强客户的价值认同感。

    那么,激活购买力,就不是个降价涨价的问题了。我们所做的一切营销行为,其实说到底都是在力图让客户对产品形成价值认同。刚说到的MOCO项目,其实就是不动产投资客清楚的认识到了项目的投资价值,产生了价值认同。

    一个项目,有若干价值点,需要提炼出核心价值点来。项目的前期定位策划,其实也就是寻找项目的核心价值点,利用和创造项目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点在工程中得以实施,在推广中得以体现,客户对项目的价值就容易产生认同。在售项目中,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回归到这个话题,做好基本动作,来梳理项目本身的核心价值,看在工程中实施得如何,在我们的推广宣传中体现得好不好,放大得够不够,过没有,然后再看我们的价格跟价值之间的关系,相互是否匹配。分析客户的购买动机,看我们的价值点能否让客户动心。比如南岸某项目。同样是南山版块,但它的南山跟其他项目的南山是不一样的的,在小区里可以直接上山,其他所有号称拥有南山景观的项目都不具备这点。项目专门为业主们修建了一条上山的道路,这在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但在推广中没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这个项目的核心价值点就没有完全得到客户的认同。

    体量庞大的项目,其核心价值应该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不同形态的产品核心价值是不同的。而且在目前这个特殊的阶段,对核心价值对价格的支撑持谨慎态度。前天在合川看到一个64万方的项目,规划人口占该市的10%。在一公里的江岸线上,5万方商业,其余全是高层产品。我觉得这个项目对江景、对产品档次、品质这几个核心价值点就太过乐观了。这么大体量的产品,尽管在户型上有差异,但与其他项目比较。其核心价值几乎完全相同,而且由于体量庞大,在自己项目内部都已经形成同质化,项目的前景勘忧。

 

   总的来说,在激活购买力问题上,我觉得应该跳出价格的怪圈,从隐藏在价格背后的价值角度思考问题。对内来说,理性的梳理核心价值,老老实实的去实施,把核心价值做出来;对外,通过推广进行有效的宣传,让我们的目标客户认知、认同我们的核心价值。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