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辆,有什么可高兴的?


       5年前,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只有325万辆,一想到很快在数量上就能与美国、日本并驾齐驱,直令中国的汽车人头皮发麻,血往上冲,一脚迈进这个行业,就意味着钞票大把大把的,这样的机会,不啻是百年难遇。

 

       那个时候,谁跟中国汽车人谈你们的汽车产量将很快超过1000万辆,大概中国汽车人没有不紧紧抓住人家的手,一边用力地摇,谢谢鼓励,一边暗自庆幸。然而,随着中国汽车连续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涨,1000万辆对于中国的汽车人,恐怕已失去了当年那股新鲜劲,包括消费者在内,中国汽车大国的形象根本不需要1000万辆这个头衔,在人们心中其实早已经牢固地树立。

 

       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了880万辆,与2006年相比增涨了22%,在此基础上,只需2008年增涨15%,中国汽车产销量就可以轻松地迈上1000万辆的台阶。应该说,这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情。媒体好事,于是,“1000万辆”这个题材被媒体接手过去,中国汽车人真正关心的仍然还是各自的市场与利润的问题。

 

       政府关心的是自主品牌的竞争力、环保和能源危机问题,消费者关注的是价格何时跟国际接轨的问题。乍看起来,一年1000万辆反而增加了政府的压力。而消费者是不是应该乐翻天呢?当2008年的汽车增涨继续达到20%以上时,亦即意味着真正的竞争还远没有到来,留给他们的注定又是一场空欢喜。

 

       中国已是汽车大国了,一点也不假,只不过,这只是从数量上来讲的。与欧美日的市场相比,中国国内汽车发展还有相当的一段需要追赶的距离。中国还不是汽车强国之一。

 

   汽车强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说国内生产的汽车只要技术领先、大量出口、销量庞大,就符合标准的话,即使没有自主品牌的参与,当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达到欧美水平时,合资企业也能把中国打扮得象一个汽车强国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这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2007年中国汽车880万辆的产销量中,轿车的数字占到470多万辆。而自主品牌轿车才124万辆,占全部轿车总数的26%,其中销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别为夏利、QQ、福美来、旗云、比亚迪F3、骏捷、自由舰、奇瑞A5、奔奔、金刚等,全部集中在市场的低端,实际上,是一件让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如果汽车强国的标准把自主品牌作为主要指标考虑进去,要想成为汽车强国,可没有成为汽车大国那般容易。

 

   中国的汽车零配件业面对国外企业的冲击,更是溃不成军。著名的汽车专业周刊Automotive NewsAutomotive News Europe,几乎期期都有一家国外零配件企业在中国办厂的报道。这种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威胁,消费者看不见,然而,汽车人却是心知肚明的,应该更具杀伤力。到中国来办厂,雇的是中国工人,与国外相比,能有效地降低成本,而且人家的研发水平高,质量好,如果基于同样的品质要求,中国企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没法与其竞争的。而自主品牌汽车要想上台阶,将来不可能不主要采购人家的产品。这样一圈下来,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虽然自主品牌汽车所占轿车总量的比例上升了,但是,从雨刷到车内的一个小按纽,没有一样不被外国品牌所占据。这样组装出来的一款车,却很难让老百姓相信,这也算是自主品牌产品?

 

    当然,这并不能否定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的成绩。对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来说,先做大,再做强,无疑是惟一正确的选择。正是这个道理,中国汽车产销量能够实现1000万辆,自主品牌跟着水涨船高,也不是完全没有值得乐和儿的。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看,汽车产销量越大,家家都有车开,预示着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这又应该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世界注视着中国,因为中国正在朝着世界强国的征途迈进,中国人民对此有绝对的信心。当中国的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强国的标准时,民族汽车工业为此贡献的是正数,还是负数,应该是值得当今中国汽车人深思的问题。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