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对于北京现代来说,只是一件迟早的事情。车市如战场,晚出手不如早出手。
9月4日,北京现代宣布对旗下伊兰特、雅绅特和索纳塔三大产品进行大幅价格调整,平均降福12.3%,伊兰特降入8万元区间。一面是惨淡的销量,另一面是强劲对手步步紧逼,前两年风光一时的北京现代终于坐不住了。
北京现代的资料显示,伊兰特SPORTS增加1.6L基本手动型,售价91800元。同时,此次降价涉及到旗下三大品牌17款车型,其中伊兰特由原先的10.48万-14.18万元,下降到8.98万-12.68万元,整体下调1.5万,其中3款车型已经下探至10万元之内,平均降幅12.3%。雅绅特则从7.98万-11.38万元,下降到7.18万-10.58万元,平均降幅7.6%。索纳塔由原先的13.98万-17.78万元,下降到12.38万-16.18万元,降幅高达1.6万元,平均降幅10%。
降价不是唯一的武器,但对于目前产品线更新速度大大放缓的北京现代来说,却是唯一快速见效的武器。本次降价,也只是将原来默许经销商的降价摆到了前台。根据深圳车城网在深圳市场了解到,官方降价后,经销商还提供一定幅度的市场优惠——这说明销量的惨淡,已经直接灼伤了车商的神经。
在风光的时候只是看到利润在账面上的增加,却没有加快产品线的更新,这是韩系车在2007年的中国市场上大滑坡的根本所在。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成熟的速度和车厂推出新车的速度一样快,现在用一两款所谓的“成熟车型”来获取高额利润的战略,无疑已经过时了。可以这样说,市场进步了,厂方却停滞了。
事实上,在九月的降价风暴来临前,除了暗暗高兴的消费者外,其实超过80%的厂家、车商都该想一想,为什么中国的市场会无可避免地被刮入降价的漩涡之中?作为媒体,我们在报道持续的降价的同时,也持续地注意到了汽车生产厂家产能持续的扩张。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经销商抱怨厂家的策略不合市场现实,不止一次地看到厂家用不菲的广告去支撑一些过气但“成熟,有销量”的车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反过来想一想很简单,部分厂家只是生产厂,对于将研发、设计等环节融入中国还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这导致了他们在产品线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只能举起砍价大刀。
大胆说一句,只要某些厂家的中国战略仍然是只问销量不问长久,那么,在无止境的降价中品尝滞销困境的苦果最终还是会由厂家自己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