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先生造訪所涉及的問題,讓我不禁對那著名哲學句子“那內在的就是那外在的,那外在的就是那內在的”的正確性有更加信而不疑。
阿德勒爾(A.P.Ader)在《對黑格爾的客觀邏輯的普及講演》中寫道:“真相在於,那內在的和那外在的相互地在對方之中。以此兩者都是現實的;它們在自身之中自己有著它們的對立面。當那內在的和那外在的相互預設對方為不可分割的條件,分別相互走向對方並且在自身之中有著它們的他者,於是它們的結果恰恰就是,他們在相互之中。相對性達到了自己最高的能力,並且另外因此而被揚棄;它完成了自己並且因此也完成了他者並且被充滿。我們獲得一種那內在和那外在直接性和仲介,思和在的直接統一和同一。兩者都是這兩者卻只是同一個。”
人們只會在無外壓力的狀態下才會自然呈現內在的那個實相,在這種狀態下,人是本質的呈現,是合一的個體的真實。同時,人總是在具體的“場”中存在的,當“場”的壓力出現時,人會警惕,從保護個體綜合性生存利益的前提下,人產生了“混場”的假面,這種假面是個體的生存調整性本能,人人都有;人,只有在“場”的壓力消解,或在絕對“控場”的前提下,才會做到內外同一。但人是無法絕對控場和徹底消解場的壓力的,因為人人的生存都在“場中”,所以,只要在群體中,其實人人都在“混場”,都面帶厚薄不一的假面,這沒有什麼可吃驚的。
我所想說的是,一個群體中,群體者所帶的假面越厚,群體內在的分離性就越高,集體人格的品質就越低。
面對這種集體生活中的現象,一個卓越的領導者的任務,不是去一一戳穿混場者的假面,而是去主動消解那些製造“假面”的彌漫在“場”內外的壓力,盡可能讓場內之人做到“那內在的就是那外在的,那外在的就是那內在的。”當然,這個要求很高,但它是集體通往卓越的唯一路徑。
2021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