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精致(学历和能力并非出众)的利己主义者的底层思维逻辑是“万物皆备我用。”即围绕在“我”周围的一切“关系”都是,也仅仅是实现“我”个体“自由”的工具。他们的“自由”即是指社会物质利益的获得与支配方式的充分自我意志化。
在这样的人身上,忠诚、信任、友谊、伦理、都是没有任何“实质”性价值的东西,迫于利己的目的,这些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都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攫取利益的本质上具有欺骗性的临时性工具。
这类人只会忠于自身当下的物质利益,以充分满足生物性需求为成就标志。给他们讲述集体性、精神性、利他性都是一种无知与愚蠢。
这类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价值观紊乱或不确定的表象,是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后遗症,它的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将在十年内凸显,成为一种群体性“疾病”。
未来不是我可以期待的,但我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这个组织不主动把这类人从干部体系中边缘化——不是教育,也无法改造,不把自己的基众和底盘掌握在集体主义者手里,那白花花的银子将流向自己的掘墓人——那些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同时,还会从导向上让“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加剧。
在这场生存保卫战中,我能做什么?
呐喊!呐喊!还是呐喊!
2022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