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自己的生活如同游览苏州园林
喻建国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标本,中国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一些影响。苏州园林的设计者有一个共同点:入园后站在任何一个地点,举目一望便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苏州园林中常有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它没有极目一望无边,没有一眼整齐划一,没有一看严格对称,有的是细微玄奇,各显神通,妙相呼应。一座亭子里可以内蕴古往今来,一个台阁中竟能常含文化万千,一排廊屋内更可包罗琴棋书画,一座水榭旁当能欣赏涟漪风情。
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就要像进入苏州园林,一步一个景,时时处处是风景。心态不成熟的人看自己的生活往往是没有一时一处是风景,到处全为一无是处,每时皆为痛苦时分。当人们达到心态成熟的时候,悦纳掌控着自己的感知,张眼望出去,到处是亭台轩榭,假山环绕,池沼抱拥,鲜花怒放,绿草茵茵,琴声悠悠,书声琅琅,歌声醉人。
当人们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领略风情,在大自然中受到洗礼,心中开阔,神情张扬,可是过不多久,这些就全忘了,一切依旧,又回到了自己原有的狭窄天地,压抑重回,举步维艰。若是培冶了成熟心态,那领略的风情就能经常闪现,挥之不去,抬头可望,经常能够开阔心胸,时刻能够张扬神情。去一次苏州,在苏州园林中遛逛一圈,带回的将是万幅画卷,每天翻开一幅,悠然抚摸心怀,好不舒心。
到苏州去观赏苏州园林应该牢牢记住,每站一处,就该记住一幅风景,就该描绘一幅图画,让这些风景和图画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以后遇到烦心事,就适时取出一幅景或是一张画,让苏州园林的风景驱走烦人的琐事,让苏州园林的图画赶走一切陈放在当下的杂乱无章和拉断目下的缠心污丝。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有曰:“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十分简要地刻画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占地面积不大,意境深远莫测,以独具匠心与睿远智者的艺术手法与思想途径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勾勒出学人智者的园林范式。
一面面古典之窗,既为人们饱览了历史,又为人们开拓了苍苍未来;一道道岁月之门,既为人们熟悉了过去,又为人们提供了开创亘远的主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组织空间的艺术手法为人们呈上了并启示了无数科学方法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让人们对于人生具备了宏远透析的博大又细察的胸怀。“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对于人们生活中的事件该怎样认识与对待不是提供了绝妙的方法吗。
个体所占之地确是渺小,但是创造和认识的意境可以无穷无尽,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写出精彩的匾额、楹联和书画,雕琢出绝伦的雕刻和碑石,陈放出各种精美和实用的摆件和家具,让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投入我们的生活,并且指引我们以特有的民族手法去开创我们绚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