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李华易经智慧之用人之道
之前讲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正确识人十分重要。在识人之后如何用人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三国演义》中凤雏先生庞统十分有才干。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告诉刘备:“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其能力可见一斑。可是一开始刘备因为看他相貌丑陋,便只给了他一个县令的职位。空有才华无处施展的庞统只能借酒消愁。后来还好遇到粗中有细的张飞这才真正被刘备重视,最后帮助刘备取得益州。假设没有这一番机遇,刘备恐怕就埋没了一个得力的人才。由此可见,如何用人也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必然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秦末的起义战争中,楚汉争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部分。就以个人能力来说,刘邦和项羽天差地远。项羽出生名门,作战勇猛,可以说秦朝的主力大都是他打下来的。反观刘邦乃是街头小混混出身,不过是一个亭长而已。但在用人之道上两人也是天差地别。项羽刚愎自用,自认为天下无敌,甚至于被尊为亚父的范增的话也不听。如果以范增之计,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哪里还会有后来的乌江自刎?刘邦本事平平,却善于任用各类人才,最终夺得了天下。其实在对待韩信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巨大差别。起初韩信在项羽账下时,屡屡得不到重用。后来一次立功之后项羽竟然只封他做一个小小执戟郎。再后来韩信投奔刘邦,不久之后就得到重用。最终项羽败在韩信的手上。难怪刘邦在总结自己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时感叹道:“我的谋略远不如张良;治理能力远不如萧何;领兵远不如韩信。但是我却能够重用他们。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容不下。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够夺得天下的原因啊。”用人之差别可见一斑。
明白了用人之重要性,如何把握用人的原则也十分重要。
首先用人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明朝末年时袁崇焕镇守边疆,后来清军在北京散布袁崇焕怀有二心的流言。结果一向性格多疑的崇祯皇帝没有多加调查就把袁崇焕凌迟处死。清军由此除掉了心腹大患,而明朝也加速了自己的灭亡进程。
其次对于才德兼备之人应当重用。这个社会有能力的人不少,但是有能力,又有品德的人少之又少。同样是才干出众,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却是取代了曹氏江山。对于有才无德者还是要慎用之。对于有德无才的人。培养后再用。能力可以培养,品德却是难求。至于那些无才无德的则是坚决不用。
最后用人要注意结合实际。通俗的说就是再合适的岗位用合适的人。就像之前在识人篇所讲,林肯任用的格兰特虽然是一个酒鬼,但是他更是一个出色的将领。如果林肯没能够慧眼识英雄,他也许就是一个混迹街头的酒鬼。但是当他当上将军的职务时却能领导北方军赢得战争。不对的位置不仅限制能力的发挥,更会消磨人心毁坏人才。
总之用人之道把握以上原则,相信对于人才的使用就能够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关注百年易道世家释玄斋公众号:shixuanzhai。结缘易经大师罗李华WX:1528009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