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各级政府成立的财政引导产业基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迎来爆发式增长。各地通过整合财政补贴资金、引入社会资本,集中力量扶持支柱产业发展,基金投向主要包括战略新兴产业和以基建为主的公共服务领域。(6月24日《经济参考报》)
从项目投融资的角度看,政府成立财政引导基金的确是一个创新。财政引导基金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整合财政资金,盘活存量,把零散的资金集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效能。二是以小撬大。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具有为项目增信的作用,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投入,撬动大量资本。三是有助于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财政引导基金设立的初衷是好的,设想的效果也是好的,但是其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挥多大作用,还要看设立之后如何运营。如果基金有专业高效的运营管理团队,按照基金设定的投向科学运营,效果当然会很好。如果其运营不独立,受到长官意志所左右,作用就未必发挥得很好了。
在一些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完全由一把手的一支笔决定。财政引导基金也是财政资金,也属于一把手的权力管理范围。一把手与财政引导基金未必一直激励相容。作为官员,一把手想的是自己的任期内的政绩,设定的是短期目标。而财政引导基金则是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服务,设定的是长期目标。二者所求有相容之处,但是不相容之处也不少。一旦一把手按照自己短期政绩目标支配财政引导基金,那么财政引导基金投向哪,投多少,就完全由一个人拍脑袋说了算了。财政引导基金的长期目标就无法完成。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也完全发挥不出来。此时的财政引导基金可能就是一个装旧酒的新瓶。
财政引导基金必须避免受长官意志所左右。在设立之初就要组建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设定投资原则,形成科学的投资决策体制,健全运营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政基分开。财政引导基金的管理团队按照运营管理制度进行运营管理。而政府按照基金作用设定基金运营管理的考核指标,定期考核,不具体干涉基金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