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自我批评“难”在哪?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或者说不够深入、深刻,尤其是自我批评难开展,有的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少;有的“一言堂”,让民主生活会变了味。那么,一些地方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特别是官员自我批评难,到底“难”在哪?
认识不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为的前提。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关键在提高认识、打消顾虑、做好思想准备。有些党员干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能全面深刻地领会中央的精神要求,尤其是不能正确地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认为自我批评无关紧要,还有的害怕自我批评重了,会让自己难堪,甚至“引火烧身”。因此,要想破除自我批评难,首先要在强化学习、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通过深化学习,使官员的灵魂受到触动,从而打开心结、提升境界、提振精神,为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思想准备。
排查不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牢牢把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是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找准找实突出问题,是保证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针对性、有辣味的基础和前提。问题排查不准,不能从典型案例、重大事件和基层暴露的问题中倒查“四风”问题,也就难以使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真刀真枪、见筋见骨。要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对照“三严三实”要求,以焦裕禄为榜样深查细照反观自身,以真诚换真情、用真心听真话,深入查摆“四风”突出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剖析不透。剖析透,才能批评实。自我批评见人见事见思想,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必须深挖根源,绝不能以谈表象代替谈实质,更不能以谈工作代替谈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严格进行对照检查,查问题以事实为支撑,敢于触及深层次问题、实质性问题,力求把脉准、像自己、有深度。要聚焦“四风”,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和成长经历,从具体事例中反思问题,并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担当精神等方面剖析根源,针对查摆的问题,提出整改方向,制定务实管用整改措施。
律己不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做人做事做官之根本。官员自我批评难,原因就在于领导干部律己不严,没有以身作则。有些领导干部,平时对自己就要求不严,基层调研“摆样子”,“官本位”思想重,疏远群众,怕得罪人,有“小九九”,求稳怕乱常“歇气”,政绩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等。即便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也不能发挥好带头带领作用,习惯当官做老爷,靠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甚至干脆做起了“甩手掌柜”,就连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对照检查材料等也由秘书代劳、操刀。在自我批评的时候抛不开面子、抓不住要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实,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自己的问题不放过,对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既是教育,也是带动,更是约束。
当然,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我们既要看官员自我批评时怎么说,更要看自我批评后如何做。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果只表态不表率,就是一种哗众取宠的作秀行为、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拒绝只表态不表率的不良作风,以身作则,勇于担当,一抓到底,才能见到实效。期待官员自我批评时所坦陈的主要问题,最终能真正地加以解决。
(倪洋军)
官员自我批评“难”在哪?
comment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