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由《卧虎藏龙》引发的中国功夫热潮余波未息,随后国内斥重金投拍的大片几乎无一例外地向《卧虎藏龙》的“套路”看齐——古装、武打、特技,从《英雄》、《无级》到《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场面一部比一部宏大,投资一部比一部惊人,在海外的票房收入却似乎一部比一部萎靡。影视作品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文化产品,本应充分整合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举,但遗憾的是,近年来,荧幕上已很少见到既叫好也叫座的作品。
除了影视作品之外,对外文化推广的常见手段还有国际交流演出、各类展览展示、文化节等,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这些方面做的工作一直很多,成效也较大,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与热情也在提升,我们的文化展示手法与内容是否能“与时俱进”,真正满足外国人不断增多的文化需求呢?
很长时间以来,深受外国人喜爱的中国文化品种包括功夫、杂技、京剧、舞狮以及各种民俗表演等,诚然,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很有代表性的品类,展示它们确实能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但另一方面,外国人对于它们的喜爱更多的是建立在比较表层的直观感受上,也就是俗话说的“看热闹”,并不真正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浅层次的节目展示或许也只能“图个热闹”,难以真正地打动人心。时间长了,在神秘感、新鲜感过后,外国人可能会出现“审美疲劳”,古装动作大片海外票房的失利与传统表演项目国际认可度的每况愈下,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警示。
反观西方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并非英语、披头士、麦当劳等表层的文化事物,而是文艺复兴起来所提倡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观念。同理,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上发挥重大的影响力,也不能简单地依靠诸如剪纸、方块字、花拳秀腿、唐装汉服等表层的东西,因为这些无法涵盖中华文明的所有,在我们的文化宝藏中,精神层面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更加深邃且弥足珍贵。比如,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之源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政治哲学?先贤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内涵何在?这些不仅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现代中国蒸蒸日上的活力之源,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藏。比起功夫、杂技、剪纸等表层的文化形式,它们将对世界的未来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
一味地迎合外国人的“猎奇”心理,被对方的喜好牵着鼻子走,绝非长久之策。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推广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中国文化的推广应该加大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强调,积极引导外国人关注如伦理道德、养生之道、处世哲学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层面,同时创新性地拓宽推广手段,如此才能丰富传播品种,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魅力与生命力,使国外“近距离”认识中国的热情更加持久,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推广重“迎合”而非“引导”
comment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