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烂摊子,该由耿彦波来收拾
“耿彦波粉丝团”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大拆大建过于猛烈,透支未来造成潜在风险。耿彦波离任以后,125项在建工程被叫停。部分拆迁户因为大同大拆大建生活陷入困顿,归责于耿彦波留下烂摊子。(11月13日《新京报》)
提起耿彦波,有些人称他是“山西的仇和”。按说,一直欣赏个性官员,欣赏愿意做事的官员,特别推崇仇和,并曾与仇和当面交流甚欢的笔者应该会爱屋及乌,对耿彦波特别欣赏。但一向自居“务实”的笔者,对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两次获得“万人签名”、一次“千人送别”,甚至出现市民集体下跪挽留的现状还是难以认同,认为策划的痕迹过于明显。因此在去年年初,原本官方任职公示明确任大同市委书记的耿彦波,却突然被太原市人大任命为太原市市长的消息发布后大同市出现的“千人送别”,笔者曾武断地写下《大同万人签名游行挽留市长,应为集体组织》一文,而几天后,又令人难以置信地出现了“万人签名挽留”,甚至出现市民集体下跪挽留的画面,更是令笔者加深了“组织”的印象。而大同市新市长李俊明表示“政府工作是连续的,新官要理旧账”,并承诺做到“五个凡是”后,笔者曾专门撰文《“五个凡是”,道出了大同“万人签名”的真相》,一针见血地指出执意挽留耿彦波的市民当中,至少包括政府工程承包商及农民工;已拆迁但尚未回迁的市民;已支付土地出让金但未拿到地的开发商;签约并已经投入部分资金的项目业主。而除此以外,肯定还有众多“打酱油的”,还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和热衷旁观者。
现在看来,确实还有一部分为忠实的“耿粉”。而且毫无疑问,耿彦波绝对是中国官场“古今第一牛人”。
关注耿彦波已经快两年了,对耿彦波的印象也是越来越朝着正面方向发展,因此对真伪“耿粉”的认同度也是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不仅仅表现在耿彦波此前两次罕见获得“万人签名”及一次获得“千人相送”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被查,市民放鞭炮,而即使大同警方拘留了部分为庆祝丰立祥被查而放鞭炮、唱国歌,意在请耿彦波回大同任职的市民,但一大批包含老党员、退休公务员、老教师、拆迁户、包工头、农民及其他各色人等组成的“耿彦波粉丝团”仍坚持为耿彦波请愿。“耿彦波现象”无疑已成为中国官场一道极为独特,甚至为官方一时还难以接受的现象。
而面对大同市汹涌澎拜的“民意”,笔者以为山西省委应该具有更强的开拓精神,至少应该做出顺应“民意”的姿态,让耿彦波回大同任职,其好处至少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检验“耿彦波粉丝团”成员是真粉还是假粉。我至今仍怀疑,那些参与“万人签名”的市民中,有很大比例是有组织的,或是需要找耿彦波“讨债”的。是“假粉”。但“耿粉”中的公务员、老教师,很多或许并非因个人利害来挺耿彦波。耿彦波回大同任职后,如果管理不好大同,“耿粉”就会慢慢“取消收听”,最终令耿彦波成为孤家寡人。
二是可以检验耿彦波是否真心愿意回大同任职。笔者曾对“万人签名挽留”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一种是丰立祥不想离开大同,通过活动挤走耿彦波,导致市民及官场不满,消息泄漏后引发“万人签名挽留”。另一种是因为耿彦波在大同大拆大建,欠债太多,造成“烂摊子”,已无法收场,不想继续在大同任职,而在任职公示后通过活动走人,“债主”得知消息后希望通过“万人签名挽留”方式试图挽留耿彦波。
而无论是何种原因,山西省委都有必要“顺应民意”,落实去年2月3日在《大同日报》上发布的【干部考察公示】内容,重新“确定耿彦波同志为市委书记人选考察对象”,任命耿彦波任大同市委书记,让这位在太原市号称“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官员来化解大同的债务危机,收拾这个“烂摊子”,让被叫停的125项在建工程重新“动”起来。
此外,就常理而言,解铃还需系铃人。耿彦波制造了大同市如今的“烂摊子”,理所当然也应由他回来收拾这个“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