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百二十载


 再过几天,又是中国人的农历甲午年。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个轮回,120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惨烈的甲午。中国人,我们没有忘了吧!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悲壮史,更是一部反对外来殖民主义侵略而救亡图存的抗争史;尤其在二战时期,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已是全民皆兵抗战,海外华人也感同身受,捐钱捐物,踊跃回国直接参加抗战者大有人在,在坚忍不拔并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将日本这个“恶魔”降伏,最终取胜。
 
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历来都是被动进行抵御,历来都是在被动抵御中变成“孤魂野鬼”。至于何以会变为“孤魂野鬼”,反思者见智见仁。
 
1
 
1894年,日本在处心积虑已久中,发动侵华战争--甲午战争爆发,以中国清政府完败而告终。更为严重的是,贫穷而又资源奇缺的日本从中国得到天量的战争赔款(2.3亿两白银)和大片土地(台湾等),从而致使日本“食骨知髓”,对中国如鬼蜮一样如影相随;而“病弱”的中国则越发不可收拾一泄千里,只那数量巨大的“赔款”和利息,就已够呛,遑论还手之力?二战结束后,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款却不了了之!当年这些有据可查的“战争赔款”,现在中国找日本要,可谓理直气壮。
 
也许有人会讲,清政府败得好,那是满族皇帝的清政府。此言差矣。岂不知,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况且,最受苦受难的还是当时的普通民众,而不是现在说“风凉话”的你我大家。当年每一个惨死在侵略者刀枪之下的冤魂,都不是今天我们一句“感同身受”所概括和代替得了的。如同此理,百年之后,我们的后人将会如何看待今天的我们?今天我们用什么心态来如何看待当年的历史,就决定了以后的人们将用什么心态来看待今天的我们。
 
清政府的完败,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落后的制度”所概括了事,比如中国封建包袱太重,皇权制度、小农经济等只是一个方面。至关重要的是,当时清政府虽名为中央政府,但实际上,号令出不了北京城,各“诸侯”坐大并自行其是;同时,清政府唯一能掌握和使用的“八旗兵”,已是今非昔比,当年疾风卷着烟尘入山海关的铁骑已养尊处优数百年,而所谓的绿营,因长期处于“二等公民”地位“出工不出力”,不知为谁而战。另外,当时的清政府已被西方列强将“身子”掏空多时。
 
2
 
当时的北洋水师状况更好不到哪里去。甲午战争“海战”之前,清军将领贪污腐化成性,部队军纪松懈,内部争斗不断,训练水平低下,战斗精神不强,战术战法死板;反观日本军队,未开战之前,已将清廷、清军底数摸得一清二楚,战中,清军舰队出动路线、状况被日间谍摸得一清二楚,即便在战后谈判时,李鸿章底数都被日本摸了个“底朝天”;个中原因,与日本间谍渗透各个角落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当时的汉奸之多,令今人瞠目。
 
反观当时的日本,截然不同。时日本政府、日军目标上下一致,即决心要打败号称“亚洲第一”海军的北洋水师,卯着劲地想把中国打趴下,而且日军战前已进行多次演练,这从二战时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就可见一斑。
 
当时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为偷袭珍珠港,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派出数量众多的间谍,包括珍珠岛上日常作息、陆海军作业秩序、舰队移动频率和人事轮班等都搞了个“底朝天”,以及珍珠港水深多少、日海军鱼雷以何种方式攻击为好、从空中投入的炸弹怎样才能击穿美军战列舰甲板上的装甲等,山本五十六及其参谋人员都进行了细心的研究并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掉。之后,山本将当时日军的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和战斗机等不同种类、型号的战机编组成一支支空中攻击部队,并以与珍珠港地形地貌极为相似的南九州鹿儿岛湾练习低空投放鱼雷和炸弹,要求鱼雷机训练投弹为之前从未做过的1500尺高度,对命中率较低的水平轰炸机进行严格训练。
 
由此可见,日军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是其间谍收集情报工作,引人侧目;日本政府城府之深,日军准备之实,工作之细,令人深思。
 
3
 
“食骨知髓”的日本,于1931年又发动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实际上,之前的日本又何曾离开过中国!一直对中国这片广袤而又肥沃的大陆垂涎欲滴,一直为吞噬中国而处心积虑。1931年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日本斥诸巨量的人力物力,打造出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无论是空军、海军,还是陆军,那些数量巨大的战机、航母、坦克、火炮、装甲车、枪械,能一天造成吗?更不用说军国主义理论在当时对日本普通国民是如何的“深入人心”!在那些普通国民的心中,对华侵略战争是“圣战”!
 
当时,日本已经进入全民颠狂状态,至战后,已是全民疯狂。从上到下,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日本所谓“至高无上”的天皇。这在1946年“东京审判”时得到证实。时,美国律师威廉姆·洛根正为天皇的内大臣甲级战犯木户幸一辩护,威廉姆·洛根质询作为证人的东条:“你能否记起,哪怕是一个事例,木户违反天皇的和平愿望?或者是提出了什么建议?”甲级战犯头号选手东条英机这样回答:“当然不会有这种事例,据我所知,没有,不仅如此,日本臣民违反天皇的意思,干这个干那个是不可能的!”东条的回答无疑将战争责任全部推给了天皇,他似乎在说,只有天皇才能决定日本的一切,包括发动战争。上下同欲者胜。二战中,日本差点就成功了。
 
为发动侵华战争,战前,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几乎将间谍精英悉数派到中国,就如我曾在博文“抗战时期日本间谍潜入之深令人咂舌”中所提到的那样,当时日本一是在中国情报机构庞大,二是日本在情报人员培训方面可谓做足功夫,三是多种身份掩饰,四是日本间谍潜伏之深,堪称“忍者神龟”,五是收买汉奸,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六是收买一批西方人,充当日本间谍刺探情报。
 
如果日本不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几乎就要成功。
 
4
 
反观战前的当时中国政府—中华民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经1930年的“中原大战”之后,更是残兵腐将,即便抗战进入关键时刻,“喝兵血”事件时有发生,连帮助蒋介石的美国人都看不下去。时为中印缅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一直对蒋介石部队中的贪污腐化深恶痛绝,这种厌恶也影响到他对蒋介石的判断,后来他把给蒋介石起的外号“芥末”换成了“花生米”,“花生米”在英语里有“没用的小人物”之意。史迪威在美国人心中是与罗伯特·爱德华·李(美内战时南北战争名将)、艾森豪威尔(二战欧洲战场名将,纳粹希特勒终结者)、巴顿(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发明者)等名将齐量等观的。
 
战前的中国,名义上是统一了全中国,但,从各部队称呼“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滇军”、“粤军”就可想而知,是怎样的一般散沙!即拿所谓的“中央党部”来说,蒋介石与汪精卫的不合,路人皆知。实为孙中山指定为接班人的汪精卫对蒋介石“取而代之”是多么的心不甘、情不愿!1927年“中山舰事件”的发生,作为国民党“军委主席”的汪精卫居然不知道!于是,汪精卫愤怒得全身发抖,辞职远走法国。1929年9月在张发奎于湖北打出“护党救国军”大旗并发表《拥汪讨蒋宣言》后,汪精卫于10月从海外来到香港,并以“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联席会议”的名义发布命令,于是各路“豪杰”悉数登场:阎锡山、冯玉祥、张发奎、唐生智、石友三、胡宗锋、何键、李宗仁等等,1930年8月,汪精卫等人在北京宣布成立国民政府,于是,“中原大战”爆发,蒋、汪国民党军队双方死伤精锐达30余万人。最后,张学良率尽东北军精锐入关,东北防务形同虚设。
 
当时如此不堪的中国,“狼子野心”的日本,怎不会想去“梦想成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处心积虑的日本终于忍耐不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此时的蒋介石,依然是“攘外必先安内”。为什么如此扯蛋的张学良(面积相当于法国和德国面积的总和、有着当时近百分之九十的重工业的东北不到数月,因其“不抵抗”政策被日军轻而易举侵占),现在还会被人记起?就是因为他不顾生死最终促成了全国抗战统一战线!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是一无所有,只剩下“团结”。这也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唯一的武器。当时所谓的“全世界谴责,中国抗议”有个屁用!日本得到了他们所想要的一块又一块领土,而沦陷区身为亡国奴的普遍民众,“当牛作马”。当时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近三千万人,在二千里没有道路的荒地中往西移动,带上能带的一切:工厂、医院、学校,甚至用高价从国外引进的鸡、鸭们,都被带走;在西南偏远的一角,所有来自内地的中国人,从南方、北方、东方、西方来的人们,扛起了枪,举起了刺刀,为不“灭文灭种”而战!
 
当时,为了抗战,为了打通与外界唯一通联的公路,20多万各族民众,不顾疟疾横行、朝不保夕,从畹町,到龙陵,到保山,到昆明,从开工到通车,耗时不是最初西方人估计的三年,也不是国民政府希望的17个月,而是短短的287天,区区的九个多月时间,硬生生的修筑出了一条公路—滇缅公路!此壮举,让全世界为之目瞪口呆,当时英国《泰晤士报》连续三天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是一条用手指凿出的公路,堪与巴拿马运河相媲美”,它“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到”。当时的美国总统国斯福还不肯相信,指派驻华大使纳尔逊·詹森沿公路考察,不久之后,詹森评价说:“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如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且修筑滇缅公路,物质条件异常缺乏,第一缺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靠沿途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为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
 
当时修筑滇缅公路,没有用枪逼着人们干,自发自觉的去干,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因为,此时,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如当时被日军飞机轰炸过后广播里所说:“请记着,请你们每一个人,要永远的记着,在这些断垣残壁之中,有着我们无数同胞的生命财产,他们都是牺牲于敌人的暴行之下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敌人不仅是要亡我们的国,并且要灭我们的种,可是,我们炎黄子孙,是永远不会屈服的,我们要抗战到底!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最终的胜利属于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人羞愧难当的一片哭声里,中国大好河山却是一片欢呼声,为来之不易的和平而欢呼!
 
5
 
斗转星移,6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一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辛勤工作,幸福生活;但是,不要忘了,就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在日本人羞愧难当的一片哭声里,也有枪声,那是日本军人自杀的枪声。因为他们不服。
 
果然,2013年12月26日,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供有14名二战结束后被同盟国审判为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再一次贱踏人类的良知,再一次挑战战后和平秩序。
 
军国主义的死灰,又在日本熊熊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