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总编讲话所提的“天安门”被删除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3年5月4日
5月3日傍晚,看到网易5月3日14:15:00转发的《杨振武:人民日报要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高度》的报道,内容如下:
人民网上海5月3日电 今天上午,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一行视察了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并考察了人民网上海频道。
杨振武认真听取了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社长刘建林同志的工作汇报,并与在座的人民日报记者和人民网上海频道记者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他说:“人民日报要办好,必须要顶天,要立地,要让党放心,也要让人民满意。人民日报的记者要带着问题写报道,要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高度。人民日报要办好,在采编工作上要做好‘三抓’:第一抓是抓头条,要不拘一格选头条,不拘一格用头条;第二抓是抓典型,典型案例要有特色,要鲜活;第三抓是抓问题,问题报道不等于批评报道,要做能研究问题的记者,问题要研究的有深度”。他还指出,人民日报事业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没有底气。
人民网上海频道全体编辑记者参与了讨论,杨振武总编辑高屋建瓴的采编思路让频道编辑记者受益匪浅,很好地指导了上海频道的采编工作和经营工作。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市委宣传部秘书长姜迅、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王欣之等一起随同考察。
在网上搜索、发现,多家网站也转发了《杨振武:人民日报要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高度》一文。看到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要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高度”的说法,结合人民网上有关三一“行贿门”的网络调查数据已被篡改,以及本人2012年6月4日在天安门前展示“三一行贿门何时开”、2012年9月21日在天安门前展示“星火燎原送瘟神”等事情,当晚撰写、发布了《想“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得先踢破三一“行贿门”》一文,该文的结尾写到: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要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高度”的说法,是不错的,不过,人民日报在想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之前,最好先看一看人民网上有关三一“行贿门”的网络调查数据是怎么被人篡改的,并向人民公开三一“行贿门”的真相。
从《想“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得先踢破三一“行贿门”》一文不难看出,想“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那是有很高的难度的。
5月3日21:36,人民网-上海频道又发表了《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调研上海分社》的报道,内容如下:
人民网5月3日上海电 今天上午,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专程到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调研。这是杨振武同志履新后看望的第一个地方分社。
杨振武同时还看望了人民网上海频道、国际金融报的同志,并与采编人员亲切交谈。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社长刘建林就上海分社发稿、发行、发展的基本情况做了汇报。
杨振武说,在新的舆论生态环境下,要把人民日报办成一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报纸,很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顶天立地”的问题。所谓顶天,就是要创造性地传递好、贯彻好、体现好党中央的方针、政策、部署和举措,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谓立地,就是要接地气,我们的报道和评论,都要立足中国的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答新关切。他认为,人民日报的采编工作重在“三抓”,即抓头条,抓典型,抓问题。头条报道应成为全体编辑记者都动脑筋做好的重点,要不拘一格写头条、选头条、用头条。同时,还要抓好队伍建设,要以人民日报记者的要求来规范、培养一支过硬的采编队伍。
杨振武还认真询问并倾听分社员工以及老同志对改进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意见和建议。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宣传部秘书长姜迅。
耐人寻味的是,《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调研上海分社》再没提“天安门”了,网易转发的提到“天安门”的《杨振武:人民日报要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高度》一文所指向的“来源: 人民网(北京)”的页面,也不存在了。
“我爱北京天安门”,《杨振武:人民日报要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高度》一文怎么这么快就被“关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