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三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尤以农民问题较为棘手。而农民生活水平增长缓慢,城乡差别扩大的直接原因在于人少地多的特殊国情。2004年国土资源部资料表明,中国现有耕地面积18.37亿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41亩。这一现实决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中国农民即使生产效率再高,靠土吃饭,依靠第一产业增值的空间也已极其有限。那么出路在哪里?要提高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无非两条路:增加土地;减少农民。在土地作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现实下,减少农民成为了唯一途经。那么怎么减少农民呢?实际上把农民从脸朝黄土地朝天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很简单,难就难在,怎么让他们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实现职业转变,观念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把农民限制在了农村,而现在要让大批农民实现非农化,绝对需要大中小城市中广泛存在的二三产业就业需求的吸收.那就从客观上要求大批农民走进城市,成为居民.而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的吸收就业人口的能力已趋近饱和,要让那么多的农民实现职业和观念转变,更多的需要我们造“城”,变农村为城镇,以便让农民就地转变身份,就地转变职业。从这一角度讲,我们提出的农村城镇化所肩负的政治与经济任务比我们想象中要重得多。现阶段我们提出农村城镇化,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农村富余人口的安置和转移问题。如此想来,农村城镇化问题必须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妥善解决。
2013两会之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
comment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