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学习体会
张艳芳
首先,我们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如教学概率知识时,为了加强概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且与统计密不可分,注重了注意概率的不确定性的教学,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引入可能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然后根据概率的特点,设计实验,体验可能性,启发学生的感知发现;然后教学中采用合理的形式,表达可能性,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三年级是认识可能性的初级阶段,此时应侧重于学生对可能性的初步感受和体会,力求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概念的表达要以描述性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应鼓励学生恰当使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和表达。到了五年级,就在已有可能性知识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究,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增强概率知识。
当然,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性要求很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体现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结果做出判断和预测。在学生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摸准学生思维发展的脉搏,真正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