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体会展示之一百三十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学习体会

    张艳芳

 

114上午路玉华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讲座。通过学习,我对新的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有了新的认识,课程标准中对这部分内容具体规定,第一学段是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第二学段是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或从足够的数据中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由此可见,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是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根本目的。

首先,我们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如教学概率知识时,为了加强概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且与统计密不可分,注重了注意概率的不确定性的教学,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引入可能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然后根据概率的特点,设计实验,体验可能性,启发学生的感知发现;然后教学中采用合理的形式,表达可能性,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三年级是认识可能性的初级阶段,此时应侧重于学生对可能性的初步感受和体会,力求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概念的表达要以描述性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应鼓励学生恰当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和表达。到了五年级,就在已有可能性知识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究,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增强概率知识。

当然,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性要求很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体现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结果做出判断和预测。在学生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摸准学生思维发展的脉搏,真正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