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路绽放爱心花
——记新泰市邮政局投递员王成团和他的“爱心义工团队”

王成团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新泰市邮政局投递员,另一个是泰安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新泰分会会长。
近年来,他带领自己一手打造的“邮政义工”和“新泰义工”团队,看望孤寡老人、慰问特困户、救助重大疾病患者、探访贫寒学子、开展环保行等各类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并带动了邮政员工及一批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一起在新泰的公益道路上前行,在古老的平阳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心之歌。
而他的爱心之举,也随着那条著名的“爱心邮路”铺展开来,延伸到整个社会。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
,王成团走进了邮局,走进了这个充满爱心的群体,成为了一名城郊投递员。从那时起,王成团就处处留心自己所负责投递的18个行政村和开发区70多个单位的用户用邮及其他需求。他每天随身带有“两个宝贝”:一个是“百事通”笔记本,另一个是“百宝箱”工具盒。“百事通”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客户意见、需要替客户捎带的物品、孤寡老人、特困户、残障人士、留守儿童、创业者等信息,他制定详细的帮扶时间表,定期组织各行各业的义工奉献爱心。他的“百宝箱”工具盒里放着钳子、板手、钉子、补胎用品、万用表、万能胶等物品,他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了自行车、小家电等的维修技术,经常在工作之余帮助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客户解决常见的故障。


谈起王成团的公益事业之路,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2000年8月,王成团到果园村田大爷家投送《齐鲁晚报》时,田大爷紧紧握住他的手,异常热情地邀请他到屋里坐一会,王成团吃惊的发现,在桌子的一角,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摞崭新的、厚厚的《齐鲁晚报》,根本不像翻过的样子,他就疑惑地询问老人,老人略带尴尬的说:“我不识字,订报纸就是为了和你说会话。
”这件事情对他的触动很大,从此,他经常在工作之余到田大爷家中陪老人聊天、做家务、捎买东西等,也使他从此走上了播洒爱心、倾注真情的“爱心邮路”和“新泰义工”之旅。


在工作中,王成团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在高标准做好投递工作的同时,总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客户出谋划策,提供延伸服务。林前养殖场葛老板由于没有技术和信息,经营困难,他就跑遍城区报刊零售网点,搜集了十余种养殖类报刊,上门与葛老板一起探讨最适合的报刊,葛老板被他的热心与真诚所感动,选择订阅了四种报刊。王成团还经常组织“畜牧义工”现场指导,在他的帮助下,葛老板的养殖技术突飞猛进,养殖场的效益提升、规模扩大,葛老板经常说养殖场的成功有王成团的大功劳,葛老板也成为邮政的忠实客户。
面对“三农”群体,王成团给自己的定位是要做好“两个角色”:农民群众的“义工”和“智囊”。新泰市尹家庄村是著名的葡萄基地和大棚蔬菜基地,王成团以五家生活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士为帮扶对象和邮政农资示范户,为他们免费提供邮政农资用品,订阅《科技致富向导》提供技术支持和选择最新品种,组织“农技义工”到田间现场指导,收获季节组织义工到行动不便的农户家里帮忙,利用义工的关系网帮助农户联系销路,在王成团的全方位帮扶下,五家原先生活困难的邮政农资示范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其他农户也纷纷使用邮政农资产品,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树立了邮政服务三农的品牌形象。

2011年初,在走过了近10年的“一个人的爱心之路”后,他终于找到了民间爱心组织—泰安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多次从新泰赶到泰安,跟随泰安市公益志愿者访贫问苦。看到王成团做公益的成本太高,泰安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崔山一语点醒王成团:“为什么不在新泰成立自己的爱心组织,让新泰的爱心人士有自己的公益平台,让新泰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从此,王成团首先从自己的邮政同事和邮路上的客户入手,逐步扩展到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发展了一个个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去年全国助残日,王成团带领他的爱心团队,看望家庭困难的新汶脑瘫女孩瑶瑶,当看到她用脚趾在手机上写下 “谢谢你们来看我”时,在场的人眼睛湿润了。为了帮助她完成手术,公益志愿者协会通过泰安故事广播《杨娜有约》、泰安故事广播《都市夜归人》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出捐款倡议,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相助,他们还经常去看望和帮助这个懂事、力求自立的坚强女孩。
王成团经常带领他的爱心团队走进新泰市多家敬老院,义工们争着从事陪老人聊天、读报、喂饭、擦玻璃、拍照、洗衣服、除草、送慰问品、举办保健讲座等活动,著名书画家王成华老师现场作画,送上珍贵的书画礼品,老人们的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当他们走时,许多老人送到门口,依依不舍。
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王成团都带领义工们工开展“魅力新泰、我参与、我环保”活动。他们在青云湖公园捡拾矿泉水瓶、塑料袋、纸屑碎片、枯枝杂叶等垃圾,虽然艳阳高照、太阳晒得皮肤又疼又痒、义工们也个个汗流浃背,但丝毫动摇不了他们参加环保活动的热情,游玩的人们也被他们感动,许多人自发地加入到他们队伍当中,尤其当看到许多小朋友加入他们的行列时,他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
王成团带领义工们到新泰市宫里镇汶城村开展访贫帮扶活动,万大爷的两个儿子均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老夫妻俩年老体弱多病,冬天只能烧树叶取暖。公益志愿者协会发出爱心倡议,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扶这个不幸的家庭,解决了他们的冬季取暖问题,老人颤抖地紧握他们的双手,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王成团带领爱心团队到新泰市禹村镇探访贫寒学子,当看到孩子们迷茫无助的眼神和对求学的强烈渴望时,义工们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他们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当他们再次回访时,看到孩子们烔烔有神的眼睛和表现出的活泼开朗的孩子的天性,想到帮扶活动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培养一个人才时,他们感到心里说不出的舒畅。
另外,王成团还先后组织了青云环保行、羊流镇孤寡老人免费午餐、探望新泰市老年公寓、文明进社区、“走近你心里,让爱传的更远”等系列公益活动,在这段艰难但充满爱的历程里,新泰公益组织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今天的70多名会员,王成团身边汇聚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这些以他的同事及邮路上的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为主流的爱心人,这其中,仅邮政职工就有30多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新泰市的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邮递员,到一名志愿者,再到一名爱心团队的领头雁,这其中无疑凝聚了王成团太多的心血。2011年11月,王成团当选为泰安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12年1月日被泰安市公益志愿者协会评为“十大志愿者”;2012年3月,他筹备的泰安市公益志愿者协会新泰办事处顺利通过泰安民政局注册成立。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泰安故事广播电台、泰安交通广播电台、新泰电视台、新泰电台、《城市信报》、《今日新泰》等十余家新闻媒体跟踪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行各业的人汇聚到“新泰义工”的队伍中来,古老的平阳大地上涌动着爱的洪流,形成了“奉献、友爱、互助、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
领东公司志愿者张兆明说:“王师傅是个好人,是他影响了我。我在单位宣传上工作,是王师傅把我们从投递和收发关系,变成今天共同扛起新泰公益这杆大旗的。”回忆着最初的相识和后来的经历,张兆明说,“王师傅是小人物、大能量,是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并最终也让我走上了公益的道路。”
谈起王成团这位爱心邮路上的好人,青云敬老院的李遵明院长说:“我们敬老院的老人都是受益者。敬老院有118位五保老人,虽然我们有政府的援助,吃穿用都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也无需更多的物质帮助。但毕竟我们人力有限,不能关注到每一位老人的精神世界。由于王成团等志愿者的到来,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王成团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也占用了他的业余时间,为此,他经常受到妻子的抱怨,他总是愧疚地对妻子说:“辛苦你了,可是还有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他有时对朋友说:“如今客户投诉没了,而妻子的投诉却多了,她忙里忙外,也真难为她了。”但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妻子不仅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还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让孩子从小感受爱的真谛,让爱心一代接一代传递下去。
“爱心邮路”十二年,王成团共投递报刊信件434万件无一差错,行程40万公里,先后收到用户表扬信100余封,锦旗18个。他是平凡岗位上一个平凡的工作者,却不甘平庸,日复一日为客户真诚地服务,年复一年为社会无私地奉献。“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自己更快乐。”这样极其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王成团对投递工作、对公益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因为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心,为段道上的老百姓及其他需要帮助的朋友挥洒着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