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我不为政呢?”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孔子这段话,如果参照当时的背景来看,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托词而已。不是托词是什么呢?那就是真话了。那么孔子说的是什么呢?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夫子首先引用了《书经》的一段话,说的仍然是孝弟之事。孔子说如果将这种“孝弟”践行下去,也就是为政了,难道仅仅“做官”才是为政吗?孔子说的话,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家”—“国”一体,孔子认为,治家和治国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将治家的道理,用在治国上,这世界才会“和谐”。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呢?有时候管理一个家,可能比管理一个国更难的。呵呵!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十八岁就有选举权,二十岁才可以结婚。也不是没道理的。孔子或者儒家的这种家-国体系,是不是有可能实现的呢?也许是不现实的。孔子只不过是将家和国作以模拟罢了。如果那些为上的人,真的能将老百姓当成自己子女,当成是兄弟。按照对待子女和兄弟那样对待为下者,至少不虚假的“公仆”要好得多。其实真的不必将老百姓当成父母,(虽然实际上是),只要真的能老百姓当成子孙也就够了。呵呵。

  孔子说这样的话,可能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在隐晦的在说那些当官的人,连这些最基本东西也没有作到。我们如果看看孔子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也许就更了然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的,一个连自己兄弟都不知道友爱的人。做了官,能干出什么样的事情呢?我们想想,其实也真的是那样。一群不是人的东西在“为政”,真的能干出什么“人事儿”来吗?至少我不相信。

  【参考译文】

  有人问孔子:“你老人家怎么不参政?”

  孔子说:“书(经)上说:‘孝呀!只有孝,和对兄弟的友情’。在为政当中施行,这也是为政啊。怎么说我不为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