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政策护航、资金扶持、业内人士密切关注等一系列的大背景下,中国动漫这个朝阳产业的“logo”,正显现出越来越华丽的光彩。动漫产业虽然被大家一致看好,但目前大多数商家还是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动漫产业何时才能真正“金”光四射?这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动漫产业面临诸多问题,如动漫产业链不成熟、动漫设计创意匮乏、资金扶持不均衡、动漫从业人才缺乏、动漫产品同质化、商业运作模式不明确、版权保护不力等,中国动漫将何去何从?
引言: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视、音像制品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据资料显示,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约合17万亿人民币),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占其GDP的比例已经超过10%。而美国每年动漫产品和衍生品的产值高达50多亿元美元(约合340亿元人民币),成为其第六大支柱产业。
反观中国动漫行业的现状,我们国内的动漫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提高动漫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如何把鲜活生动的动漫形象转化为产值尚需时日。不过,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一、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有政府对动漫产业的热情支持,有雄厚的资金来扶持动漫文化的发展。笔者认为,如果能有效突破动漫业态的五大“瓶颈”,中国动漫定会“春光无限”。
一、动漫形象设计创意匮乏成为动漫业态的“软肋”
知名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动漫形象,而让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却屈指可数。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 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 “孙悟空”。
香港一位动漫资深人士说,中国编故事的能力很强,比如中国古人就能写出《西游记》、《三国演义》这样绝妙的经典故事;中国绘画方面的才能同样超群,比如被誉为“现代唯一的漫画大师”华君武,曾经创作了《磨好刀再杀》、《假文盲》等经典作品。华老曾经说过,中国的漫画需要讽刺和批评,而不是一味的娱乐,这对于中国的漫画形象创作有很大启示。但是中国把优秀作品与漫画结合以及动漫画市场开发方面的能力就很不足。倒是欧美、日本等国把我们的古典文化给抄袭过去了,比如,日本的《铁臂阿童木》是受到中国的《大闹天宫》启发后诞生的;美国借鉴中国的功夫和熊猫,创作出《功夫熊猫》这样成功的动漫作品。如何将自己的传统故事和现代科技融合,我们做得并不好。我们没有把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国人值得反思的地方。
2009年4月,温总理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国的动画片。”温总理的话意味深长, 在美、日、韩网络游戏、动漫产品一路攻城略地侵占中国动漫市场的情形下,国产动漫确实到了痛下决心、迎头赶上的时候了。
日前,笔者走进了深圳市东门动漫城。这个昔日以举办“深圳动漫嘉年华”而闻名、深圳市第一家以动漫、电玩为主题的专业商场并没有呈现火爆的场面。商场里门可罗雀,星罗棋布的柜台前顾客稀少。动漫城冯经理告诉笔者:“现在的人气已大不如从前,只有到周末、周日的时候,才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学生来到这里。原因是没有产品可进。我们没有高端的产品,商家售出的大多属于同质化产品,没有创意。自从深圳建立动漫产业基地以后,原创动漫公司又大多去了基地,唯有‘动漫村’还在我们这里坚持,所以我们这里的冷清也就可以理解了”。
缺乏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直接导致中国动漫的经济效益不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在内,占世界动漫产业的份额仅为11%。动漫资深人士呼吁:要重视自身的动漫创意,要发展中国动漫自己的风格。中国动漫的风格在哪里?是唐装,瓜皮帽,功夫,还是最后的一双“筷子”?形似的东西永远不能代表中国,中国动漫要想自成风格,还要在“神似”上好好下一番功夫。
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就要生产出更多富有创造性的动漫作品,而这需要动漫人才。
二、动漫人才缺失成为动漫行业的一块“短板”
某媒体统计,目前中国动漫企业不到7000家,以小型民营企业居多,动漫从业人员大约为6万人左右,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杭州、苏州等地。而我国影视、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分别达到15万人和10万人左右。动漫人才供需不平衡,成为动漫行业的一块“短板”,这对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是极不相称的。而堪称全球动画业最成功典范的美国迪斯尼公司,员工就有12万。权威人士指出,我国的动漫教育还滞留在没有文化底蕴的层面,生产出的仅仅是儿童的玩具,有教育意义的动漫产品并不多见。
日本东京女子大学博士孙跃兰撰文指出,动漫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国动漫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多媒体、影视动画、三维技术等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企业对影视动画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却远远跟不上动画产业发展的需求。虽然国内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形成了繁荣的竞争局面。但是很多院校教育定位模糊,不了解动画行业及人才需求的情况,盲目克隆照搬动画教学计划,缺乏对动画实用人才的市场定位。因此,动画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应建立一整套与动画行业岗位相链接的、有效的科学动画教学体系,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资源。
如何提升中国动漫的原创力?专家指出,国内的动漫教育模式要改变,“太呆板,与动漫制作的技术行业脱节,不注重专业技术培养,部分动漫院校忽视原创力训练。很多学生毕业都是‘学院派’,要到企业工作一两年时间才能派上用场”。
由此观之,动漫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动漫行业的一块“短板”。解决之道当然要有资金的扶持,而近期随着政府投资、风险投资、银行投资、上市融资等形式频繁地进入动漫产业,中国动漫产业的投资手段似乎越来越丰富,不好的兆头也同时显露,资金扶持不均衡的状态随之显现。
三、资金扶持不均衡致导致动漫业发展缓慢
动漫业一直处于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之中,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出台,动漫产业基地、动漫节、漫展,各种投资纷纷涌入,使动漫产业成为为数不多的朝阳产业。无孔不入的投机商对动漫这一块诱人的“蛋糕”垂涎欲滴。
目前现状是:长三角、珠三角、华北、华东、西南以及中部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的动漫产业集群,总数达到约56个,各级动漫基地在全国可谓“星罗棋布”。繁荣当然是个好事,但是也会有一些副作用。一位专家担忧地说:“短时间催生的表面繁荣,势必造成基地的功利性和动漫作品的同质化。”
针对中国动漫产业基地遍布各地,到处生根发芽之势,业界在高调宣传的同时,质疑者也大有人在。据说,很多动漫基地并没能坚持下来,而是搞起了房地产。业内人士忧心忡忡道,“有一些地方根本就不知道‘动漫之都’怎么做,有关系没关系的企业都入驻,基本都是打着动漫的名义做别的生意。”无怪乎有媒体感叹道:“做动漫基地,还是卖楼圈地?”。
令人忧虑的还有地区间的资金扶持不均衡、动漫业产业链条上下游之间的资金扶持不均衡等。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很可能凭自己的喜好而决断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迫使行业的发展滞留在起始阶段;或者出台相关措施,对动漫原创设计公司等上游企业给予资金扶持,而居于产业链下游的动漫衍生品生产商、动漫城企业则与之无缘。
业界人士呼吁,对动漫产业投资“不但需要雪中送炭,更需要锦上添花”,注重从原创到衍生品开发整条产业链上,均匀的资金扶持。莫要让纳税人的“银子”打了水漂,被一些施展“空手道”的投机商钻了政策的空子。诚如此,则中国的动漫产业必然遭到严重创伤。
四、市场开发能力不强、商业模式不明确成为动漫业的一大“隐忧”
深圳东门动漫城冯经理告诉笔者:“中国动漫市场开发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动漫业的健康发展。比如,东门动漫城的经销商就存在动漫产品同质化的状况,因为缺少独特的市场开发能力,前来购买玩具的客户还是钟情于国外的卡通玩具,对于国产的玩具不屑一顾。”,东莞银发童装制衣厂的周总也有同样的顾虑,作为童装企业,急需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运用到服装设计元素当中,然而,如何开发市场,却是一个难题。
动漫产业缺的不仅仅是文化,专家认为,商业模式拓展方向不明确是许多步履艰难的动漫衍生品企业一个困惑。业内人士都知道,动漫作品必须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才能盈利。以美国动画片《狮子王》为例,前期投资约4500万美元,票房收入约7亿美元,其衍生产品的收入高达20亿美元。
中国动漫企业应该早日形成自己的独特商业模式。权威人士开出药方,称“中国动漫企业有两个模式可参考”:一种是美国模式,即先有动漫书籍出版,然后带动动漫电影和电视剧发行,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后再开始衍生品的开发。如美国的奇迹漫画公司,人们熟知的蜘蛛侠、绿巨人、 X-战警等动漫形象都是该公司设计的,去年9月被迪斯尼公司以40亿美元收购;另外一种是日本模式,玩具厂商主导动漫形象,即先有玩具,再拍摄电影、电视等作品,如变形金刚、奥特曼等,作品一经投入市场,院线、 DVD、图书、下游产品齐上阵,围绕一部作品展开营销。
市场营销讲究水到渠成,引导市场的关键在于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机能,值得提醒的是不要本末倒置,让同类企业进行同质化竞争。中国动漫衍生品企业需要相关部门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来规避“无序”的市场状态。市场经济语境下,动漫企业要有自己的发言权。
五、动漫产业链不成熟、版权保护不力成为制约动漫业良性发展的“瓶颈”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其内在的关联,也即产业链条。按照经济学的解释,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动漫产业链首先源自动漫原创的制作,然后通过播出到达受众,产生社会影响,然后进行版权交易,比如音像、图书的开发,之后进入商圈、形象授权,最后是衍生产品,包括玩具的开发等。只有拥有优秀的原创作品,之后才会有玩具,才会有游戏,然后将这些收益还原到作品中或成为下一个作品创作的资本,产业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环,像活水一样滋润企业未来的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动漫企业是靠承接加工欧美或日韩的动漫产品外包项目赚钱“反哺”给国产动漫原创开发的。一些动漫企业做原创并不赚钱,主要收入来源于加工动漫影视作品其及衍生产品,再用这些收入来发展原创产品,以加强动漫作品的情节设定、形象设计等。
在广州从事动漫行业多年的何小姐告诉笔者,动漫衍生品企业作为动漫产业链重要一个环节,其艰难困境有目共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衍生品企业与动漫原创公司脱节,也即没有掌握好“供”与“求”的关系。就拿动漫衍生品最大的加工基地——东莞来说,许多玩具厂只是埋头于加工外来订单,而对于国内动漫形象的开发不感兴趣,这是造成中国动漫产业链不完善的一个成因。
权威人士分析,中国的动漫企业,无论是动画、漫画还是游戏产业目前都基本停留在独立作战的水平上,几乎没有跨三项平台运作的规模型企业,能兼顾电视、电影、出版、衍生品等全方位的运作更是鲜见。
在中国造假事件频出的时代,盗版问题同样出现在动漫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盗版事件相继浮出水面。在采访过程中,许多动漫公司老总指出,盗版问题,长期困扰着动漫企业,版权保护不力已经成为遏制动漫业良性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