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每周质量报告》在央视的播出,立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业内专家都给予了极大的专注。2月18日,央视又对此新闻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并就太阳能热水器目前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鉴别的现象,采访了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协会主任罗振涛。罗振涛主任表示,目前我国关于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还不完善,这也给一些小作坊企业带去了可乘之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比如目前一些太阳能小作坊企业,在选用太阳能热水器内胆不锈钢材质选用厚度只有0.3毫米的钢材,由于农村水质较差,用不了几个月就会漏水也是常有的事情。目前,大部分太阳能热水器整机产品流向农村,一部分消费者对热水器不是非常了解的,有时候为了贪图一时便宜,购买了假冒伪劣市场。
能效分级制度有望下半年出台
罗振涛主任介绍说,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行业相关部门编订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该制度将把太阳能热水器按照性能的好坏来分级, 不再以5级为分级指标,而是分为3级,1级是高能效产品,3级是最基本的。该项制度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已进入实质阶段,目前送至国家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审定,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出台。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该制度的推出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提高。
罗振涛主任表示,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牌将放至于水箱上,明确标明太阳能热水器所用的材料、厚度,消费者在购买时便可一目了然,便于选购。贴不上标牌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等外品,不能让上市。这样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通过这种手段有利于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能效标准实施将淘汰20%低能产品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已达3000多家,品牌近6000多个。而真正拥有研发技术与规模化生产实力的太阳能企业只有百余家,其它大多数都是本身没有设计能力却依靠“拿来主义”运作的小厂,太阳能“山寨”品牌泛滥。
由于缺乏严格的行业标准,一直以来,作坊式、游击式的小企业还是凭借着低价在市场中得以生存。这些伪劣产品的存在不仅损害了行业的声誉,而且还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按照科学化的设置,能效标准的实施预计将淘汰15%~20%的低效、低能产品,同时,一级能效标准的产品将不超过10%。”上述参与太阳能能效标准制定的某专家表示,如果超过这个比例,能效标准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对行业的引领作用。
据悉,《能效等级》是在对81家企业多款产品试验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并依据产品的实际调研和使用情况及已有标准将产品划分为紧凑式、分离式与间接式和闷晒式3个种类,而每种产品中又分为3个能效等级。
“能效标准的技术指标应体现科学性与先进性,经试验与讨论由日有用得热量与热损两个技术指标而确定。而能效标准等级间合理的级差是确保其发挥净化与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而科学、先进的技术指标则是实现合理级差的核心与难点。”业内专家认为。
目前业内关于能效分级制度出台的争议争论不休,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该制度的推出无疑对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了很大的保护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