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杰:开展地方革命史教学大有可为


开展地方革命史教学大有可为

 

孟宪杰

 

    1994年起,我已在政史系连续三年开设专业限定选修课“鄂西北革命史”,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地方革命史教学促进教研、科研共发展的新路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尽了一份微薄之力。笔者以为,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位于湖北省荆山以北、襄河以西的鄂西北地区,毗邻三省,山大人稀,是历代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历史上数次农民起义在这里酝酿和集聚。辛亥革命中,鄂西北是省内最早响应武昌首义的地区之一。五四运动后,萧楚女来到襄阳,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领红三军创建了以均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八年抗战中,鄂西北是五战区坚持抗战的大后方,中共鄂西北区党委发动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中原军区突围部队以鄂西北为战略依托,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鄂西北被建设成为南渡长江、西进四川的桥头堡。为赢得民族的解放和自由,鄂西北人民付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由此可见,1919年至1949年间鄂西北人民在中共领导下与反动统治势力英勇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在湖北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设鄂西北革命史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挖掘本地区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展

地方革命史教学,实现了上述教育目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深化了学生对国情、区情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地方革命史教学属乡土教育范畴,它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和具体化。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并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和家乡、祖国的命运相联系,为家乡的富裕和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

    其次,地方革命史教学给学生以浓烈的亲切感。革命前辈忠于理想、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给学生以强烈的触动。正如一位学生在考查试卷中所写的:“这种精神将激励当代年青人,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再次,拓宽和加深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向社会,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也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地方革命史教学强化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学生将来献身家乡教育和建设事业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开创了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专业教学工作的经历,使我深切感到,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教学人员在此类专业的科研上,极难有些许的突破。1991年参加全省师专函授地方教材的编写工作,受有关专家的指点,我有了将学校所在的鄂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作为科研阵址的初步设想。之后,即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在校系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决定首先在本系开设选修课,以教学带动科研的起步。在上年开课的基础上,1995年我将“鄂西北革命史研究”立项申请资助,被省教委批为本年度重点科研课题,这使研究经费有了基本保证。目前,接我已征集、购置了上百册地方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发表有专题研究论文,讲课稿已达数万字,并计划实地考察鄂西北各县市,进一步搜集第一手资料,争取按项目计划完成研究任务,使《鄂西北革命史稿》一书及早与读者见面,以填补鄂西北地区区域革命史研究的空白。

    由上可见,开展地方革命史教学寻到了科研的突破口,打开了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并且教学、科研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为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期师专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大地方课程的比重,以适应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开展地方革命史教学,可推进学校的教学研究,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摸索地方史的教学规律,敢于尝试教改新路径,收到了显著成效。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靠老师个人全面搜集史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便在每期开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假期搜集资料。学生们或奔波于文史部门,或抄录纪念碑文,回校后鉴别整理,收获颇丰。课堂教学中,虽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学生常有登台发言的机会,以其亲见亲闻弥补老师之不足。期末考核时,学生则写出了数千字的学习体会,为老师的教学和研究出谋划策。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师生双方共同的心血浇灌、养育了“鄂西北革命史”这棵稚嫩的幼苗。

    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地方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仅靠教室里照本宣科是远远不够的。在鄂西北革命史教学中,我聘请了校内外对地方史素有研究的专家举行专题报告会。如冷遇春先生所作的《民国时期鄂西北兵匪纪事》,对学生了解本地区反动统治势力的发展演变极有价值。1995年秋,我带领学生登临武当山,山上当年红三军顽强阻敌所依托的天然屏障,山下抗战时期曾盛极一时的“小延安”,仍依稀可见。真切的场景,铭心的感触,学生们久久沉浸在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之中。地方革命史教学应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尝试多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改革中走在前列。

    综上所述,开展地方革命史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科研活动、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对社会的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校已初步成为鄂西北地方文化的研究中心,作为地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革命史的教学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将学术性、地域性和教育性相统一,将是我努力的主要方向。(责编:饶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