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公司和日产公司将不得不消除许多消费者的忧虑,因为今年冬天他们在大众市场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电动汽车。使潜在的消费者犹豫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们担心当他们回家时会忘记插上汽车的电源插头,而在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的车没有充好电。
致力于研发免插头的“就近”充电器(依靠磁感应强度)的公司认为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充电器不需要插头——电动车的主人只需要简单的将车停在一个充电板的上方。但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损失——充电时有10%甚至更多的电能将会丢失。
感应充电器已经应用于电动牙刷、医学植入和一些便携式电子产品充电领域。感应充电器也在电网中使用的变压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司机们是否愿意接受建立在低效上的便利,将在今年冬天接受检验,届时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Evatran公司将推出其免插头充电器。本周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的插头会议上,该公司展示了这种系统的一些组成部件,其行政主管与麻省理工《科技创业》畅谈了他们的经营计划。
免插头充电器系统有三个主要部分:一个插在墙上插座并将电流转换为充电器所需频率的塔座;一个需要安装于汽车底盘前部的鞋盒大小、重为25~30磅(约11.34~13.6千克)的适配器;以及一块位于汽车下方地面的长形平板。
地板上的平板和汽车上的适配器都包含了金属线圈,当汽车停在平板上方,板内的线圈开始移动,直到它们和汽车适配器内的线圈的距离在2~3英寸(约5.08~7.62厘米)为止。充电器需要这个校准的过程,该过程由磁传感器引导,引导停车人员对所停车位进行左右微调;同时也是因为系统要根据不同的车型而被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当线圈对齐后,流入充电塔座的电流在平板的线圈中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而这个磁场使安装在汽车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
7月27日,Evatran公司的代表宣布,该公司将在12月开始销售带一个插头的充电塔座,售价为3245美元。这和尼桑的Leaf以及雪佛兰的Volt的发布日期一致。消费者可以预付800美元就能得到优惠地将于2011年4月出产的免插头充电器。这个价格不包括安装费用。该公司正和汽车制造商讨,在汽车出售前就把适配器装配到汽车上。
Evatran公司和其他研发无线充电系统的公司表示,无插头充电器工作起来和那些需要电线的充电器一样快。区别在于,无插头充电器提供相同水平的电量时需要更多的电力,并且一些能量在传送过程中丢失了。无插头电源产品将把从墙面插头处得到的90%的电力转移到电池中,而有线充电则是把所有电力都进行了有效的传输。据Evatran公司所说,和插电式充电相比,这种传输方式每英里多花费0.005美元。换言之,每1000英里(约1609.34千米)多花5美元。
一些专家担心,这种低效率将从一开始就阻碍一些人使用电动汽车。这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将这种把输入的电能损失10%的就近充电器变得普及起来,那损失的能量就积少成多了。美国华盛顿州里奇兰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的高级研究科学家迈尔尔?金特纳-梅耶(Michael Kintner-Meyer)说:“我们试图提高能源效率,但这与我们产品的便利性是背道而驰的。未来将会证明,是否便利将会是弥补低效时足够的市场驱动力。”
位于马塞诸塞州沃特敦(Watertown)的美国无线电力公司2007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分离出来,目前致力于汽车充电系统的研究,该公司表示,他们正在研究的系统与Evatran公司的技术相比,无线充电距离更长,效率也更高。美国无线电力公司的技术已经设计出来,使两个线圈的磁共振更匹配。该设计使较长距离的充电变得更有效——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教授兼公司创始人马林?索尔珈茨(Marin So lja?i?)推理得出的效果。该公司的汽车充电器样机在20厘米的距离时充电效率是95%,在10~12厘米的距离时效率为97%。
美国无线电力公司还没有计划销售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充电器,但其已经和汽车厂商探讨将其充电器装入汽车中。该公司业务发展和销售总监戴维?舒尔茨(David Schatz)表示,公司将在下个月宣布这些合作伙伴。
美国能源部汽车技术办公室先进车辆系统模拟和评估部的主任李?斯莱扎克(Lee Slezak)说,无插头充电器特别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队。美国能源部的研究表明,车队的司机并不像他们的主管对燃油成本那么在意,并且常常忘记把插头插入电源。如果车辆会自动充电,将会解决这一问题。斯莱扎克表示,而且,如果效率得到改进,免插头充电“有可能使消费者更能接受这种技术,因为有些人或许不喜欢电线或担心忘了在晚上为汽车充电。”
来自犹他州、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以及新西兰政府的研究人员正在合作研发能嵌入高速公路的感应式充电器,以便车辆行驶时就能充电。
电动汽车可以抛开充电插头吗?
comment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