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的发展 2012


二十一世纪最缺乏的是什么?人才!中国动漫产业更可谓是求贤若渴。

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这是个老调重弹的话题,但随着近年动漫产业的发展,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培训班乱开,动漫人才奇缺。动漫原创人才大部分流失,发展渠道待畅通。动漫培训行业,95%就是教个手艺不能培养学生如何创作,这是最头痛的。不系统,不全面,很多一个班出来后估计不到一半人干这行。

中国动漫教育会牺牲掉一批人,但也培养了新一代动画人。新一代动画人将是动漫的一个代表。现在中国动漫教育有几个现实存在问题:一,教师单有文凭没有技术和新的动画理念。二,教师的师德也参差不齐,导致误人子弟。三,中国动漫题材的限制也让中国动漫难以突破的重要元素。总结:开放中国动漫题材,精选教师团队。中国动漫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全球的领头羊。

动漫行业的薪酬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动漫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创意人才是其核心资源以及向前发展的驱动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来创造产品的附加价值,工作时间及业绩一般不能明确的预先判定。为了发挥创意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薪酬设计不以学历、资历为主要评价指标,而职位、个人能力与工作量大小的不同使得薪酬差距较大。

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层次非常丰富,表现在原创动漫项目策划、导演、美术设计、故事剧本创作、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衍生产品开发人员等环节,人才需求的金字塔底层是运营、服务人才,中间是设计、开发、技术、绘制人才;高端则是策划、编导、管理。

中国动漫人才现状可以概括成:“原创动漫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单一”。动漫人才的培养应该立足于动漫产业、市场的需求。教育是应该引导产业的发展,而不应该仅仅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动漫教育我认为可分为高等院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两种,其中高等院校是中国动漫教育的主流。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动画产业重视及出台相关扶植政策,加上媒体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大肆宣扬,中国动画教育也呈现出“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具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全国有500余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000多所大学涉及动漫相关专业,但是,在动画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动画企业依旧出现“人才难求”,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却“有业难就”尴尬局面,以下我从两种教育的方式来探讨出现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

1、高等院校动漫人才培养

(1)动画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现在很多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地照搬了其他专业及“传统动画”培养模式,培养的动画毕业生缺少动手能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认为现代动画教育已形成了以美术为基础、动画专业知识及技能为核心、电影语言为牵引的新的动画人才培养体系。

(2)中国的动画产业结构还不完善,造成大部分高校对动画人才培养“重中间,轻两头”现象严重,是指动画制作人才的培养扎堆,对编剧、策划、动漫营销、项目管理、衍生产品开发等在动漫产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前期、后期专业人才的培养明显不够。

(3)师资力量的缺乏,高校对高学历人才的盲目追求,使真正有实践性、动手能力的人才进校难。高校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树立“能者为师”观念,打破大学教师非要高学历的框框束缚。

2、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以动漫公司举办动漫培训班为主。由于中国动漫产业链不完善,动漫企业的赢利者较少,于是很多企业开始瞄上这个投资少、见效快的动漫培训,这类办学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其教学经验不足,办学水平曾差不齐。缺少政策及行业标准的约束,收费标准五花八门,培训结果却是出奇的一致,极其高比例的自谋出路,极其低比例的被留用,这也严重造成了的资源浪费,影响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临面而来的工作压力,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情况,进入正规的动画公司工作基本不可能。动漫这行的情况是,大学毕业还得去培训机构培训才有入职资格。动漫的培训费用是较贵的,大三的时候学校组织领导支持跟武汉一家动画公司合作有暑假组织去培训,我去了,算是真正深入长时间的接触最新电脑3d技术玛雅软件,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控件和命令。回了学校后拖拖拉拉有上其他的课程,软件也就半熟不熟,毕业最后一个学期,心里开始着急,老师也是教导说要有一部片子,做片子最能学习东西。也是想着出去找工作也许还有一丝希望,就找了一个同学,两个人开始了做一个三维短片的计划,我们的要求和最终目标就是坚持、完成,结果是完成了,过程艰难与波折只有体验过的人明白。


 

通过多方调查,目前中国动漫业人才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发育不良”

随着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号角的吹响,国内不少高校积极响应,开设了动漫专业,但是真正成熟的动漫人才却是凤毛麟角,动漫人才先天“发育不良”。

造成院校动漫人才先天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动漫教育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持续升温,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动漫制作、经营的各个环节迅猛发展,带来了动漫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很多院校看中商机,在没有足够资金和师资的情况下,盲目开设动漫专业,进行大规模招生。而考生也盲目跟风,单纯的认为动漫市场急需人才,报考动漫专业的考生也逐年增多。造成的结果是——“次品批量生产”。

2、间接“流产”

从各大院校出来的动漫毕业生,出于以下种种原因,不得不改变从业方向,从事非专业领域的工作。

(1)生存压力大。刚毕业的动漫专业生,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拥有上岗绘画的能力,因此其工资待遇较低,而在我国,动漫产业集中于国内较发达城市,这些城市消费水平较高。低工资和高消费造成动漫毕业生陷入生存压力,导致部分毕业生为求生存而改入它行。

(2)动漫业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目前中国动漫业,原创动漫还没有完全步入商业盈利模式,主要靠外包补血。很多动漫公司一边做着自己的原创动画,一边大量接单,员工工作任务繁重,几乎没有节假日,很多动漫毕业生顶不住身心压力而放弃动漫。

3、幸存者道路崎岖

通过前两轮淘汰下来的动漫幸存者,可谓是中国动漫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动漫产业兴起的时代,他们的前途不可限量,却道路曲折。他们拥有较高的动漫制作水平,却不懂如何将手中的作品转化成商业利润。换言之,幸存者的单一的技能不能适应整个动漫市场的需求。随着目前国家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扶持,走在一线的动漫精英也开始转换角色,在加强自身动漫制作技艺的同时,也开始探寻商业盈利之路。

“中国动漫教育会牺牲掉一批人,但也培养了新一代动画人。新一代动画人将是动漫的一个代表。”那么,如何避免出现“牺牲掉一批人”的悲剧呢?

1、多管齐下培养复合人才

高校培养出来的动漫人才不能与动漫企业有效对接,是导致“企业招不到人才,动漫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培养优秀的动漫人才不仅要注重理论及研究能力的培养,更要通过培养企业实践能力,让企业与人才无缝对接。动漫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创作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表现技能,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对参与创作者的合作能力要求也很高,并不是懂得简单的技术就够了。真正的动漫人才应该以创意性为主,不仅要掌握动漫制作的技术,还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而且,目前企业最急需的正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漫人才,而在我国目前的动漫人才培养中,各大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雷同,其结果势必造成同类人才的过剩与急需人才的紧缺。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在设置动漫相关专业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动漫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形式订购培养自己所需的动漫人才,通过分阶段实习和整体实习等形式,对动漫专业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实践培训。

2、缩小酬薪差距,保证“新生动漫儿”的存活率

目前动漫企业的薪酬按职位逐级上涨。动漫行业的职位有上色、中间画、原画、分镜、造型、编剧、导演等,按照顺序越往后越高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高,收入逐级上涨。低级别岗位如上色、中间画,月收入只有1000-3000元,而造型岗位月薪就可达上万元,高级别的导演月收入可达3万元。而刚毕业的“新生动漫儿”的工资往往徘徊在一千元左右,工资待遇过低,给他们在动漫业生存造成了直接性的压力。缩小酬薪差距,为应届动漫毕业生继续走动漫道路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是保证动漫人才源源不断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