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把许多农村的人吸引到了都市里。
因为在都市里,每个人见到的人总是会见到比他在农村见到的人更多。
商人会喜欢这种改变,因为市场容量大了,自己的产品卖的价钱也可以更高了;政府也喜欢这种改变,因为形象改善了,经济总量提高了,所得到的财政税收也增加了。就连土地与房子都会创造更高的价格。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总是会有些人不喜欢这种城市化所带来的变化。比如需要为自己的生活付出成本的中低收入的人群,或者是机会面临冲击的人群。
人在有些时候需要关注别人,看看别人在忙碌的时候,会增加自己的进取心;但当感觉到别人都在忙碌的时候,自己就会有压力,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尽100%的力,没有找到冲刺的感觉;或者努力去做了,得到的结果却让自己心理失衡。
看到周围不同的人都在奔波忙碌,自我控制力微弱一点的人,都会有不安全感,似乎自己稍微停顿一下,或者是节奏稍微慢一点,都会被超越被掠夺,都会在内心受到谴责,颇有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负罪感。因此总是倾向于让自己保持激情与亢奋状态。
但人终究不是永动机,总是会累的,特别是在毫无规律,没有长期战略方向规划的时候,总是会在内心产生恐慌与焦虑情绪。那种情绪给自己的内心造成强烈压力。
人也终究会长大的,不会一直保持新鲜与好奇,特别是在那种新鲜感与好奇总是给自己带来危机与伤害的时候。
喜欢或者不喜欢,城市化的状况都难以转变。
选择适合你自己的生活方式,比选择你的生活环境更重要;选择适合你的关注领域,比追求你的生活状态更重要。不管是忙碌还是闲适,你都是在书写自己的生活;不管是被漠视还是被关注,你就在那里,时刻点亮你自己的人生。
总是会有一些人在关注你。你被关注的同时,给对方带来的,是笃定还是迷茫,是启示还是抹杀,那些都是由你自己决定。
总是会有一些人会记住你。你被记住的同时,是给对方带来希望还是失落,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些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其实哲学家都是看得比较透澈的,总是会从现象看到本质。
世界观说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方法论说的是“怎么做”。哲学就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唯物者认为,物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唯心者认为,总是有一种超越物质的力量存在,那种力量是更值得崇敬,更值得畏惧的。
只有做到哲学家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感悟心灵。
感悟心灵是需要安静下来,抚摸自己的内心的,在喧嚣的尘世之中,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感悟心灵显得尤其珍贵而难得。
人生需要在一定的状态下,有一定的悟性,让自己避免俗世的侵扰,才会取得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讲,都市化的生活,更多的是由于诱惑与迷茫而让人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选择生活的主动权。
生活是需要活得越来越简单的,而不是越来越复杂,所以聪明的人会经常有意识地遗忘一些东西,人们把这称为“选择性记忆”,把那些带给自己美好的记忆保留下来,经世不忘,反之,那些被遗留下来的有消极暗示的记忆碎片,都随时从大脑中清除。
生活其实就是做减法,只有把那些不相关的,让自己感觉痛苦的东西清除,才能让自己轻装前进。并清理出更多的空间储存美好,才能让自己更快乐。
不管你是对谁说话,都要分清是说在面子上的话,还是说到心窝里的话。
面子上的话,他们听过就忘记,不会在大脑中给予保存,更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只有听到一些振聋发聩的话,他们才会理性地思考,并形成理性的判断。所以大家信奉“语不惊人死不休”,即使他们不付给你钱,但你提示并给他们培养出说no的习惯,都是有价值的。
人通常都会有两面性,忠诚与背叛,信任与怀疑,谎言与欺骗;其中的一面是本性,另一面是伪装,一面是内心向往的,另一面是被迫戴上去的。
你只有一面,主要把那一面充分表现就可以了,另一面仅仅是策略。
——分清楚这两面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用技巧对他们的选择表示尊重以及鼓励,还有礼貌性的赞赏,但你的核心价值是给他们泼冷水,让他们能更理性地看待未来,对他们说no,也培养他们对别人说no的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让自己从卖方的尴尬转变为给予方的角色转化。
贾春宝
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