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与开发商“博弈”的战场悄悄转往互联网
这篇报道值得关注,在楼市调控背景下,正如专家分析,目前的情形是,购房者对调控仍抱期待,大多持观望态度;开发商质疑楼市调控长期性,降价策略保守,也集体陷入观望。据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短短三个月内,模仿美国模式的团购网站目前已经超过100家。消费者与开发商“博弈”的战场悄悄转往互联网,部分网站发动网络团购活动将检阅互联网战场,互联网在博弈的过程与结果值得观察与研究。
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千百年来,博弈更是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目前“房价”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由于受政府宏观调控以及后续加息预期的影响,消费者与开发商新一轮的房价“博弈”伴随着楼市调控已经开始。房价是指特定时间段内房产的市场价值,楼盘的价格定位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房地产的价值、供求关系、消费者预期、消费者心理以及各种政策和外部经济环境等等。
房价博弈的参与人为房地产商品交易的开发商和消费者,如果交易双方完全理性,即符合各自利益最大化选择的原则,他们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完全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包括能理性地分析推理、识别判断、准确行为等等。在房地产交易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开发商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既拥有房地产商品的价位、交通和户型等公开信息,也具有建造成本、质量和增值潜力等隐蔽信息;而消费者拥有的是部分公开信息和消费能力、心理预期及个人偏好等私人信息。买卖双方对交易标的的估价都是他们的私人信息,买方无法知晓卖方的成本信息,卖方也无法知晓买方的心理预期和偏好。
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专业性导致的房地产开发商相对于住房消费者的信息优势,开发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未来预期,而反方向作用则几乎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性所导致的政府相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的信息优势,政府通过调整博弈规则来约束市场参与者,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以实现其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房地产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由于制度供给结构不合理、市场化进程、政府角色错位等原因,使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为垄断竞争市场。零和博弈使普通消费者利益严重受损。从博弈结果看,博弈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是博弈前的支付总和与博弈后的支付总和相等,博弈过程只是支付在不同博弈者之间的重新分配,非零和博弈是博弈后的支付大于(或小于)博弈前的支付总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显然是零和博弈。由于组织化程度、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政府和开发商在博弈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由此决定了博弈结果必然是开发商和政府获得更多的收益(“租”),而处于劣势地位的普通消费者必然为这些“租”埋单。
博策堂分析说,地方政府、开发商与消费者在博弈什么?地方政府在赌开发商很难放弃眼看的利润,他们不相信开发商会集体罢地不买。开发商在赌地方政府的贪心,在一块土地拍卖了100万之后,下一块地政府的底价肯定在120万以上。因此所有在售的房屋都会按照最新拍卖的土地价格,安排自己的售价,而这一切赌的是消费者没有便宜房子可买,因为涨价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集体行动。他们赌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力极限,赌的是中国消费者父母为儿女购房的现实;而消费者最不敢赌,因为在这次博弈中单个的消费者是最弱小的,没有组织的消费者只能投降直到自己无力承受;没有组织的开发商也只能投降,直到房价高的销售速度急速下降,回款无法保证公司运作;地方政府也只会等到开发商没钱买地的时候,才会下调地价;这就是现实。
互联网目前是改变消费者在房价博弈中的劣势地位的有力武器,利用网络组织的消费者“团购”,逼开发商在买卖过程中“议价”,扭转消费者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地位,开发商、地方政府与消费者的博弈在互联网平台上精彩可期!
消费者与开发商“博弈”的战场悄悄转往互联网
comment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