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贸易定价权, 改变“中国买就涨价”现状


 这是现实,在经济学上可以说是供需关系,如果中国需要量很大,价格自然要上涨,如果中国供货量很大,价格自然要下跌。这不能全责怪别人,看一看中国的房价,大家都想抄房,房价就很高,非要拿出政府严控的政策才能调节。加上中国企业的计划没有长期性,原料便宜时不敢签长期合约,而原料贵时却很多企业抢购,我们经常发现国内同时好几家企业都是要海外同样的原料或产品,如回收钢铁,回收纸,回收PVC塑料瓶,甚至汽车轮胎等。国外公司一听说需要量大,自然要上调价格,如鸡爪,以前美国鸡场是需要付钱请人处理,现在广东人来收购,美国鸡场也就懂得增加其收入。在看一看中国的DVD,电子产品,为了出口单子,恶性竞争,把价格压到最低,其实不需要把自己产品溅卖,更应该提高质量及售后技术服务,较高利润地销售。现在开始看到大阳能板,风能发电机也开始在海外中国产品和中国产品竞争,而且这些产品的原料价格及生产周期较长,能否真正地挣到利润还有考究。中国企业对期货风险控制不理解,加上过早地暴露企业的需求,让金融公司有机会在背后操纵价格,其实也并非只是针对中国,美国很多企业受限于基金金融公司的控制,没有资本他们就没有发言权,而中国企业产品要出口,实际上只要有国外的资本公司看上,才能卖好的价钱。至于批发,分销商,零售连锁店只不过是金融资本的工具。如果中国自己能运用已经有一定资本基础的金融支持,中国产品也可以在海外卖出好价钱。中国要谋求贸易定价权,需要自己管理好金融,资本,时间性,调空中长期计划,采购人员等。在美国,如果你有购买大量货,其实可以压低价格,而不是被人家抬高价格,看一下沃尔玛在中国采购的情况,他们为什么能压中国产品的价格?国外的采购经理是需要有严格培训并有执照,而中国采购经理可能要需要拿回扣,你说国外公司能抬高价格吗?这些又要怪谁?

中国特色的怪现象需要中国自己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