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息,社科院城调队调查显示,中国660多个城市现有空置房6540万套,可供2.6亿人居住。这个数据是社科院从全国各地供电公司调查得来的,标准是,每户每月电表零读数且6个月以上。(http://www.55188.com/thread-3404717-1-1.html)
昨日《中国经济周刊》也报道:2009年房地产业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4万亿元,开发商由于房价上涨实现利润1.76万亿元。(http://news.dichan.sina.com.cn/bj/2010/03/23/137072.html)
和当年股市逼近6000点的情形类似,房地产市场正在向“散户炒房”、“全民炒房”的阶段冲刺。
看看身边的人,是不是但凡有点积蓄的人,都已放弃观望,直接入市了?
什么叫“炒房散户”?我给出不完全定义:他们是首次购房、或贷款买第二套房,并怀着浓厚的“涨了就转手,跌了就自住”的投机心态的这样一群普通收入群体。
和炒房团“资金规模大、人群基数小“不一样的是,炒房散户的个人资金规模小,但人群基数大。他们的积蓄在高房价面前显得杯水车薪,曾经观望多年,胁迫着通货膨胀、房价疯涨的双重压力,变身炒房散户,一是为自己的积蓄寻求安身庇护之所,二是也暗暗期望撞上炒房发财的大运。
“炒房散户”的一大群体是“返乡置业”群体。
2010年初,各大媒体开始大范围讨论“白领撤离一线城市”的话题。事实上,这个“撤离”并非真正的离去。真相是,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开始选择在二三线城市(主要是家乡城市)购房,但仍旧、暂时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用大城市相对高的收入,养着二三线城市相对低的房贷。他们即便是购房也没打算在近几年入住,而是怀着强烈的投机心态,如果房价涨就转手,万一卖不出去再自己回去住。最近一年来,返乡置业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就是例证。
“炒房散户”的另一大群体是“过渡型置业”群体。
这一类人,选择在自己所在工作生活城市购房,但以自己的积蓄只能买一个厕所。他们购买的,是城市远郊房,是城中“二手房”,是“小一居”是“迷你两居”,过渡意味非常重。这个群体也怀着尽快完成住房过渡、再转手卖出换大房子的投资心理,同样让目前的房价有了立足的基础。前段时间,北京四环内房价涨至3万,六环房价涨至1万,亦是例证。
在看尽十年房价疯狂上涨,在看透地方政府一次次托市,在“房价是归总理管还是总经理管”沦为谈资的时候,大部分“空军”对房价下跌最终绝望,能买的进入了,不能买的也进入了。于是,“炒房散户”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膨胀。
然而,在购房之后,炒房散户的心态也随之转变:如果暴跌,自己就成了愚蠢的冤大头。到最后,几乎所有人都期盼房价继续上涨,泡沫开始走向顶峰。
其命运,和股市暴跌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