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令人痛心之癖好


 

111514时许,上海市胶州路上一高楼发生火灾。经过消防官兵的全力救援,截至1830分许,现场大火基本被扑灭,消防队员进入楼道,收拾残火,搜救楼内居民。

此次大火致使100人入院治疗,49人死亡。

一串数字令人心痛。心痛之余,回顾火灾现场照片,“围观”的场景再次映入眼帘。

“围观”一词来源于网络,百度百科对其解释为:“围观,网络新兴用语。若某人做出非常醒目的行为就有可能招致围观。围观通常也能表达出一个具体的人群对特定的某一人、一群人或者某种特定事物的态度,多见于论坛和微博中。“

随着“凤姐”、“兽兽”、小月月等丑闻接连不断的曝光,国人的网络“围观”习惯也逐渐成熟,且呈现出一种扭曲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好奇、从众、漠视所有于己无关之事、关注和嘲讽、非暴力不合作。尚未平息的李刚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网友们从责骂、人肉搜索到戏谑、调侃。

如果说“习惯成自然“让人忧虑,那么这种习惯从网络蔓延到现实就让人感到更加可怕。此次火灾事件,让人看到的是两类人群的对照场景:消防员与相关人员忙得如火如荼,旁边却有一大堆的人群在那里围观,拿手机拍大火燃烧场面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昔日那种互帮互助的热烈气氛不在。与网络围观不同的是,现实的这些围观人群没有戏谑、调侃之意,不过两者却又有其共性:冷漠、好奇。

也许有人会委屈地说,“出于消防部门安全隔离的要求,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帮不上忙“,但是我们却也看到,有那么几个年轻人自发加入到寻找老人的行列中。与这几人相比,拿着手机拍照的那群围观者,使人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那群围观者,麻木而苍白。多年过去了,生活环境也已全然不同,国人的这种”围观“积习却一如既往、不改当年。

社会空前发展的形势下,国人的这种癖好令人痛心疾首。

 

 

(原文出处:马晓  [email protected]  http://blog.sina.com.cn/mxaqj  201011月)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