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是政府进步的必修课


    李长春今年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从现实的境况看,领导干部如何提升媒体素养,确立现代科学的媒体观,从而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确实还是一个亟待重视和研究的时代课题。

 

    善待媒体,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自信的一种表现,能否尊重媒体、善待媒体,是一个部门领导成熟与否的标志。有的地方在面对负面报道时,视媒体为洪水猛兽,甚至提出“防火、防盗、防记者”。诚然,在汗牛充栋的媒体丛林中,有极少数无良者败坏了媒体的形象,但他们最终要受到受众的唾弃;诚然,媒体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总会用良知、用受众的监督来不断完善自己,造就公信力。

 

    时代越进步,媒体的社会功能愈凸显。媒体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前行的瞭望哨。它让真善美尽情绽放,让假丑恶无处藏身。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体现出各级党委的一种执政能力与水平。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提高自己应对媒体的综合素养。学习中外人士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技巧,如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从而提高科学运用媒体的成功率。遇到事情,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绝不捂盖子,而是积极与媒体沟通,在第一时间发布真相。“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我们要以理性、平等的心态对待媒体,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理解媒体。

 

    舆论在疏不在堵。一味的捂盖子,往往适得其反, 信息空间被流言和小道消息所占据,只会越捂越乱、越描越黑。“谣言止于公开”,只有借助媒体主动发布信息,让媒体有针对性地引导、疏导民众情绪,提高认同、形成共识,这样才能最终妥善解决问题。

 

    善待媒体,就要尊重、信任、支持媒体,养成在媒体关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舆论监督的宽容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的领导,应该明白,党的新闻媒体和政府本是一家人,工作的出发点是一致而非对立。

 

    善待媒体,要把话语权、报道权交给媒体。如今,运用媒体开展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媒体担当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其传播效果直接影响着大众情绪,关乎社会稳定。我国成功应对非典、甲流等突发性事件,信息公开便是关键所在。

 

    善待媒体,就要秉持信任媒体、依靠媒体的态度来研究如何引导舆论问题,以理性、平等、协商的心态善待媒体,建立制度,畅通渠道,支持媒体开展工作。善待媒体当然不是给媒体记者好吃好喝,更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接受舆论的监督,不对媒体采访说“不”。

 

    善待媒体,说白了就是善待人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实现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监督是动力、是支持,更是爱护。只有正视新闻媒体对问题的披露,以舆论监督为契机,激浊扬清、革故鼎新,推动工作,这才是善待媒体的应有之道。

 

    领导干部固然需要善待媒体,而媒体则需要正视自身的积弊与弱点,努力打造公信力、扩大影响力。这样才能和领导干部的三“善”相呼应、相对接、相融合。去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他特别强调,当今社会,“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这番话,委实需要我们的媒体认真领会、深长思之,并切实付诸实践。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