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收益与看不见的损失
法国19世纪经济思想家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1801-1850)在其晚年1850年的《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中讲述一系列关于“看得见的收益与看不见的损失”的故事,用以说明:衡量一个经济行为的好坏时,不能只用那些可见的、直接的、局部的后果来衡量它,还要去看它看不见的、间接的、整体的后果。
譬如,他举例指出,政府资助戏剧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政府用6万法郎纳税人的钱去资助戏剧,艺术消费者的偏好能得到满足,艺人的收入也会提高,这是看得见的收益;但是水管工、木匠、铁匠等纳税人的口袋里被拿走了6万,他们本可以用这些钱买别的来满足偏好,而且推动其他行业从业者收入的提高,这是看不见的损失。
谁能说明白看得见的收益一定大于看不见的损失呢?
现实中,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损失大于看得见的收益。政府替代私人花钱,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看得见的,在私人总比政府更清楚自己的偏好何在的前提下,看不见的效率损失、挤出效应下的私人投资、消费的减少呢?
这里笔者不是指责政府不该投资,危机时刻,政府投资太应该了,但问题是——如何带动私人投资和消费。
看得见的收益与看不见的损失
comment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