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三派


               改革三派

 自1978年中共中央提出改革以来,改革就成为一种时髦,几乎所有的变动都要冠之以改革。

 本来,改革是有界定的,即改革那些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那些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所以邓小平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一种权力再分配。再分配权力,不是加强某一种权势,而是将不受约束的权利装进笼子,是人民共和国名副其实。

  改革已经进行了31年,大致来说,到了可以总结的时候了,至少说,可以小结了。

  31年来,改革派遍地皆是,号称改革派者更不尽其数。可是仔细分析,改革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整合体,差别很大。大致来说,可分为三派——天、地、人三派。

 天派亦即补天派。这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只是它属于新生事物,尚不完善,摆在我国面前的任务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实行党政分开。实践已经做出了结论,在一种力量独大条件下,人民代表大会制没法完善;党政分开了一段时间,不得不重新糅合。自主张者去世之后,天派已经销声匿迹。

  地派亦即刮地派。这些人打着改革旗号,却总是打民众钱袋的注意,医疗改革,教育产业化,把政府管理职能变成收费职能,自己制定政策给自己升工资,或明或暗捞取私利以至于贪污受贿,如是等等。随着举国对新三座大山压迫的激烈声讨,刮地派已经沉寂下来,但是造成的损失已无法弥补,纠正起来也显得苍白无力,诸如教育产业化、高薪养廉、深藏不露的贪官。

  人派亦即民众派。这些人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应该抓住时机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按理说,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然要比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优越得多。姑且不说高出的部分,无论是那种民主,其本质是一样的,即使社会公权受到有效的约束。毫无疑义,这是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可惜的是,这一正确主张却获得最不公正的待遇。

  民生问题十分突出,脚面的火得立即抹去,不抹去脚面的火种,必然会发展为燎原之势,解决弱势民众民生困境迫在眉睫。

  然而,没有民权的民生,不过是一种恩施,恩施是最靠不住的,是嗟来之食。毛泽东就说过,嗟来之食,吃下去要肚子痛的。今天当权者了解下层,会顾及弱势群体;下一届当权者如果与弱势群体比较隔膜,民生自然会被忽略,几千年的专制社会,其兴者勃而其亡者忽也的原因,都是把希望寄托在权势接班人身上的结果,自然是奋发者培养了懦弱者,,清明者培养了昏庸者,节俭者培养了奢侈者,兴国者培养了亡国者,诚如簸箕虫领着臭虱给王八拜年——一代不如一代,没有能够逃脱轮回的例外。

  改革已经经历了31年,改革三派都会在竹史上留下痕迹,褒贬更自在人心。时代呼唤的,正是过去受到不公真待遇的人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