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的情怀
——记团风县回龙山镇鹞子湖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吴新华
作为团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他代表湖北省8名优秀乡村医生出席全国卫生工作座谈会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表彰会;作为黄冈市唯一一名全国优秀的乡村医生,他在世人瞩目的中南海受到国务院吴仪副总理的亲自接见。而获此荣誉的就是团风县回龙山镇鹞子湖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吴新华。
明白我们的来意后,吴新华热情地招待,并找出了前几天出席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表彰会的获奖证书等材料给我们看。侃聊之间,吴新华将他从事乡村医生的历程娓娓道来。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他是新时代的“孺子牛”
儿时的吴新华目睹了不少当地群众因为一些小病、急病要几经转折才能在镇卫生院诊治,因此他就萌发了要当医生的愿望。1974年,吴新华初中毕业后,他通过自费到县卫校培训了一年,并在回龙山镇卫生院进修西医一年,就回村担任村医务室医生。
鹞子湖村地境偏僻,村民分散,道路泥泞,属当地的边远山村。全村1000多人,谁家的大爷、大嫂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帐。30多年来,他的医疗服务辐射范围遍及鹞子湖村、坎子湾、梅家墩、吴家湾等4个村4700多群众。
村民们的病痛是吴新华最挂心的,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马上骑自行车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室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镇或者县医院。吴新华说,他的自行车跑跨了几辆,现在买起了摩托,平均一年,他的车要跑1万公里左右。鹞子湖村五组有一位小名叫胡三苕的村民,家庭困难,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吴新华经常为他治疗,累计有800多元的医药费,胡三苕要给欠的医药费,吴新华对他说:‘‘你那么困难,我不要你的钱。”村民吴佑山家境困难,老婆去世,有三个女儿,他长年卧床不起,吴新华平时为他治病不收一分钱,为他一人免费治疗,医药费达一千多元。像这样为困难村民免费治病又何止两人呢?其他困难村民治病他经常不收任何费用。多年来为几十户困难村民免费治疗达五千多元。为了替乡亲们的身体健康负责,确保群众医疗,用药安全,他不仅抵制推销的假冒,伪劣药品,自己还主动销毁过期药品,多年来,累计销毁过期失效药品几千元。
由于吴新华的医德高尚,人缘又好,2000年,组织上让他担任村支部书记。因为工作太忙,慕名前来就诊的村民时常扑空。再加上家人的极力劝阻,他不得不告别当了十天的书记,一心干起了钟爱的医生职业。2002年,一个深圳的朋友介绍他到深圳开辟新天地,高薪地诱惑的确让他心动过,但是想到乡亲们的需要,想到自己的事业有了发展,吴新华最终还是放弃了。
爱岗敬业,德艺双馨,他是老百姓健康的“保护神”
吴新华热爱乡村医生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他热爱着鹞子湖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人民群众,视事业如生命,他视病人如亲人。细微而实在的善举使他的“名气”越来越大。鹞子湖村邻近的坎子湾、梅家墩、吴家湾等4个村的村民都慕名前来求诊,最多的一个晚上他出诊10趟。
在吴新华的服务区有位76岁的老人胡忠民,患有皮肤病十多年没有治好,吴新华采用自己研制的独特配方,上药三次给予治愈。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甚至对治疗心脑血管方面他研究颇深,也有独特的治疗方法。2003年3月,坎子湾村的70多岁的王婆婆脑中风,当时口歪斜,左侧上下肢瘫痪,血压达到220/100mmHg。处于昏迷状态,她的四个儿子找到吴新华,要求为其母治疗。吴新华看到王婆婆年纪大,恐怕耽误治疗。对她的几个儿子说:“你们母亲年纪大,应该送到上级医院检查治疗。”王婆婆的几个儿子跪在地上跟吴新华说:‘‘我母亲的病请你治疗,我们哪儿也不去,如果治疗中出了事故不要你负责。”乡亲们对他的信任使吴新华感动,他也感到作为医生的职责就是要为病人减少痛苦,为病人治病,他采取降颅内血压、止血、扩管等办法治疗,经过紧张的48个小时治疗观察,发现早,由于病情控制及时,病人第三天口歪斜就恢复正常,血压下降恢复正常,跟踪治疗15天,病人能生活自理。而治疗医药费只有几百元。王婆婆的儿子见到吴新华就说:“吴医生,你治好我母亲的病,只花几百元钱,要是上大医院恐怕花上几千元钱也难治好,你真是为我们做了好,积了德。”吴新华只是随和地说:“为病人治病是我们作医生的本份,谈不上做好积德。”
2004年12月,坎子湾村六组刘国章的妻子患肠痉挛,痛在床上打滚,晚上12时,天气寒冷,吴新华冒着刺骨的寒风,步行6华里到病人家中,为其治疗,到第二天早上八时,病人完全好了才回家。像这样深夜出诊,熬了多少个通宵,吴新华也记不清。2004年大年三十晚,吴新华正与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坎子湾村吴才安老人突发心脏病,他儿子打电话要他为其父治病,吴新华放下碗筷,连团年饭没有吃完就赶到吴才安家为他治疗,一直到次日大年初一凌晨两点钟,病人脱离危险,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
30多年来,吴新华为乡亲们治病,从来没有在村民家中吃一顿饭,即使到了吃饭的时候,村民请他吃饭,他也不吃。因此他也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有时饿着肚子为乡亲们治病,长此以往,他患上了胃病,他把胃药常年带在药箱里,胃痛就吃几颗。
勤奋好学,自强素质,他是群众心中的“好医生”
在医疗技术上,吴新华刻苦钻研,只要有点滴时间他就坚持自学,他认真钻研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医学专著,还自费订阅了《中
2003年防治“非典”时期,他夜以继日对返乡外出打工人员跟踪访视,进行体温监测,建立日报告制度,本村八组吴命枝,在广东打工回乡后,发烧39'(3以上,他连续5天为其测体温进行跟踪,还亲自把吴命枝送到镇卫生院治疗。在计划免疫工作中,他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预防任务,每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还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为了做好妇幼保健工作,他建立了“孕妇保健卡”,定期检查,还订立了《孕妇跟踪和访视制度》。 他全身心投入到为乡亲们的防病治病之中,家里种的三亩田地全由80岁的老父亲和爱人耕种。在乡间的小道上吴新华播洒辛勤,播洒爱心,他说:“我热爱乡亲们,热爱为乡亲们服务的医疗工作,尽管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我还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去做。”
思想解放,开拓进取,他是推进卫生改革的“排头兵”
吴新华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率先在在全县办起了“乡村一体化”医疗服务,扩大了业务范围,方便了群众防病治病。为全县乡村“一体化”起到了示范作用,使全县的乡村“一体化”全面铺开。后来又建立家庭病床和村民健康档案。近几年又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今他们的卫生服务站又完善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网络。
吴新华,一个平凡的“白衣卫士”,时刻心忧群众疾苦,情牵万家温暖,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30多年来,在家乡这片热土上,他刻苦钻研医疗技术,热情地为父老乡亲防病治病,出诊病人达22万多人次,从未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得到各级领导和村民的好评,他多次被评为全镇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他所在的卫生服务站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乡亲们亲切地称他是“救急医生”。
吴新华,是当代的白求恩,是乡村医生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