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晓方

自由编辑。
曾编审青岛出版社各种读物逾三百种,编审《青岛财经日报》版面凡十年逾1.5亿字。

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这是一首歌曲的名字。由这个歌曲名字想到了一个人:何敬君。
敬君厚厚的嘴唇,略带乡音的普通话,说话低沉浑厚的嗓音。有一头浓密的黑发,很好看的头型,戴一柄宽边眼镜,冬天,会戴一条浅色的围脖,很有风度。吸烟很凶,那时我也吸,都吸当时岛上时兴的双马牌香烟。
敬君是即墨洼里人,老家紧靠黄海,是个渔乡,他大学毕业后,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做记者。
认识敬君好像是1986年前后。最初,跟敬君交往,是参与市青年文学协会的活动,他是诗人,不断有诗作发表,有诗集出版,自然是文协组织的各种沙龙活动的积极分子。有一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文协在现在第一海水浴场的地方,有一个叫白浪花的茶食厅的二楼,组织了...

Read more

你挣了多少时间


  有时,你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于是你觉得血脉贲张、毛发直竖,你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暗藏杀机——因为你的答案会暴露你的工作能力、人际关系、智力水平,以至人生价值。
  诚然,我们需要金钱。因为人生在世,不可能餐风饮露,高蹈于云端。离开衣食住行,离开物质基础的精神贵族是无法生存的。
  “时间就是金钱”曾被奉为圭臬。但现在再次回味这句话时,却发现其言外之意:应该尽一切可能,利用一切时间来挣钱。从这句话推论:任何从容淡定的生活都是可耻的、荒唐的、甚至是犯罪的。
  米兰·昆德拉曾...

Read more

11·14,青岛人的国耻日


今天上午10点,青岛城市上空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照例,每年这个时刻,都会发短信给亲朋好友,提醒大家:警钟长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也有不明所以的,回应询问:是什么日子?有的问,是抗战胜利纪念?
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可忘却的日子。1897年11月14日,一小队德国士兵,兵不血刃,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把镇守胶澳的大清帝国军分区司令章高元及其麾下赶出了自己的防区,觊觎已久的风水宝地被轻而易举地收入豺狼的囊中。固然,日耳曼人在这里大兴土木,把一个落后的城镇在短时期内建设成中国最好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以致被孙中山赞誉,并成为青岛人今天还津津乐道的谈资;固然,苦心经营了17年之后,一个在...

Read more

唉,新华网又出错了


 新华社相关报道配发的图片。图中可见枪托着的是钢盔

刚才,子夜0时15分,读完明天见报的国际版编辑做的版,里面发现一个差错。在《奥巴马称胡德堡基地枪击事件凶手将受制裁》一文中,有以下文字:“......奥巴马向13名遇害者致哀,并向约15000听众介绍每一名遇害者的军中职务、履历、贡献以及家庭情况,称他们的贡献和遗产与国家常存。在奥巴马的讲台下面,安放着13名遇害者的照片和13双军靴,每双军靴里倒插一支枪,枪托戴上贝雷帽,代表遇害的13名军人接受总统、陆军部长、得州州长、基地里的战友以及周围居民的悼念。 ”[1]如果不看该报道配发的图片的话,这段...

Read more

孔明,蛇一样冷血的英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里,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只可惜,诸葛亮所谓的智慧,并非为人造福,而是为了如何置人于死地。
    试看:客气时,面对诚实的鲁肃,孔明又哄又吓:若不准我文书,我翻了面皮,连八十一州都夺了;心烦时,将俘虏衣服脱了,经墨涂面,步行出阵,以此折辱司马懿;送女人衣物给司马懿,以企激怒对方出战——这样的智慧,恐怕满街的小痞子都能想出来。豪情时,火烧博望坡、新野城,盘蛇谷中烧得孟获三万藤甲军互相拥抱,伸拳舒腿,死于谷中...

Read more

青岛栈桥·挽留海鸥行动·新华社差错


 
青岛栈桥·回澜阁·海鸥

    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岛海滨北岸的栈桥始建于1893年,最初是清廷驻军为运送军需物资而建的铁木结构栈桥。德占后于1901年扩建。为便利运送军需物资曾在桥面铺设轻便铁轨。后几次修建,逐步建成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栈桥见证了青岛沦为德国、日本殖民地和美国军舰进驻青岛湾的历史。所有侵略者无不把从栈桥登陆进入青岛市区作为其炫耀武力的方式。日本军队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曾在这里举行了咄咄逼人的入城仪式。栈桥曾是青岛主权的象征。今日栈桥和对面的小青岛仍是青岛城市的象征。栈桥经历了三次大修。现全长4...

Read more

你要爱你的寂寞


  你要爱你的寂寞。这是昨日在某一书店看到的一本书的书名。今天的世界,太热闹了。能有自己的寂寞守着,并去感受它,享受它,就是一份奢侈了。
  忙碌着,就是充实吗?为了生活得好,生活得更好,付出很多,很多时间,很多心力,很多可以闲坐一会儿的时刻,是否就是一桩上算的事情?
  还有,怎样就算生活得好呢?得到物质的极大丰富?有大的车子?好的房子?人上人的感觉?如果用物质的层面去衡量,那真是永无止境啊!
  让我们来看看人的心。
  昨天从书店出来,我去了一家新开张的影院。地毯,软的座位,宽大的银幕,很少的人来看电影。要放映的电影,是我最喜爱的悬疑片。等待开演时,我突然想,为什么此刻我...

Read more

郁达夫曾下榻过的马克西姆大楼(图)


   
    郁达夫曾下榻过的马克西姆大楼

    马克西姆大楼是一幢建于20世纪初叶德国占领时期,位于青岛市广西路与浙江路交叉路口的3层小楼。
    马克西姆大楼曾是一幢公寓住宅。临浙江路一侧曾是一位德国人开的西餐馆马克思餐厅,中文名称大仙饭店。郁达夫在青岛度假期间曾在此用餐。
    1934年夏季,诗人郁达夫一家曾在此度假。他是应在青岛市立中学任教的浙江籍同乡汪静之的邀请而来的。当时该建筑的房东是在青岛警察...

Read more

锁链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个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猫之后,他又想到了:“...

Read more

青岛的格尔皮克-科尼希别墅


格尔皮克-科尼希别墅位于青岛市沂水路(德占时期名迪特里希街)3号,原业主为德占时期总督府,1899年或1901年竣工。现为民居。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幢造型独特的建筑一直被叫作盖尔普克君王别墅。至于这位“盖尔普克君王”究竟是谁,却没有确切的说法。据岛城著名图书馆学专家鲁海先生所著《青岛老楼故事》一书所述,这幢建筑是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的,1912年成为逊清多罗特公允升的王邸。现存有允升发自青岛的一封亲笔信,在这封信中,他给新疆都督杨增新、蒙古族郡王帕拉特、甘肃都督赵惟熙、宁夏镇护军使马福祥(后任青岛市长)、那王彦图、蒙古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嘉木养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