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袁成达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包括城市发展、PPP项目运营、区域经济、生态城镇化、特色小镇、三农”问题、田园综合体、资本运营、精准扶贫、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袁教授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投资专家。他从社会调查及亲身实践中总结出“融资有道,投资有方”的经济学原理,并将这些创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袁教授根据数十年来对基层城镇、乡村的调研考察,总结撰写了上百篇论文,其中,《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论纲》、《生态城镇化发展》、《赢在顶层设计》、《精准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等具有较强理论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和论文。尤其是针对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的方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产业经济领域,袁教授在生态城镇化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产业规划布局、资本战略运作和西部精准扶贫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卓有远识的观点,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多个县市聘请为城镇化建设、战略顶层设计和西部精准扶贫的专家组顾问。2007年,袁成达教授开始指导中国企业资本运作与资本上市,为企业提供IPO解决方案与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帮助若干家企业顺利上市;2018年被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理事会聘请为该理事会的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任。
在文化建设方面,袁教授以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哲学落地为研究课题,提出了适合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哲学,帮助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文化,成功导入经营哲学理念。
袁成达:走中国特色的生态城镇化之路
解读中国梦之五
解读中国梦之五
文/袁成达
中国梦——民生篇
中国梦是民生之梦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深情阐述的“中国梦”,已逐渐深入人心,其将教育、住房、养老、环保、健康、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也渐渐纳入范围,成为打造“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然而,在中国梦的宏图上,民生画卷仍显淡色。面对历史,作为个体的人民处在弱者的地位。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蓝图中,把民生梦绘制得更加浓重一点?
中国梦变成民生梦,不能让人民群众成为发展成果的观众。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是中国梦的筑造者...
解读中国梦之四
解读中国梦之梦
文/袁成达
中国梦——文化篇
中国梦是文化强国梦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就是中国的文化强国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结合,才会越来越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结合,才会有坚实的土壤和基石。只有实现了文化强国梦,中国梦才能真正的梦想成真。
文化强国首先要把文化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要有一流的教育、出版、媒体、电影、动漫、艺术等。我们必须借助先进和强大的、能够覆盖全世...
解读中国梦之三
解读中国梦之三
文/袁成达
中国梦——国防篇
中国梦是强军之梦
中国梦不等于“富裕梦”,也不是“霸权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富国与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两大基石。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没有富国,衣食尚忧,难以强军;没有强军,国家失去安全护佑,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富国。强国梦包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强国梦。和平靠赎买不到,强大靠乞求不来。经济社会越发展,国家利益越拓展,安全需求就越迫切,强军要求就越紧迫。当今时代,我国面...
解读中国梦之二
解读中国梦之一
新型城镇化不是众人眼里的“哈姆雷特”
今年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了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仿佛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城镇化”也成了众人眼里的“哈姆雷特”。
正如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指出的城镇化存在五大误读:城镇化就是城市化,城镇化就是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就意味着投资建设,城镇化就是城市现代化,城镇化就是提升户籍居民生活福利。
其实人们并不是不明了中国城镇化的真正内涵,而是被城镇化背后所涉及的利益再分配捆绑住了手脚。
在投资商眼里,城镇化就意味着大拆大建,房地产高歌猛进,城镇化就是一块透着浓...
给“空巢老人”安装警铃警示了谁
灾后重建与生态城镇化
灾后重建与生态城镇化
文/袁成达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其中,芦山、宝兴两县房屋倒塌无数,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严重。
芦山、宝兴地处四川盆地边缘,龙门山地质断裂带的南端,属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交汇点,境内崇山峻岭,地质构造复杂,人员居住分散,给救灾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为灾后重建带来诸多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已经被中央明确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着城镇化的路子。从这次4.20地震造成的危害来看,雅安地区的芦山、宝兴、天全等县,受损房屋主要分布在乡镇和边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