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梦之三
文/袁成达
中国梦——国防篇
中国梦是强军之梦
中国梦不等于“富裕梦”,也不是“霸权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富国与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两大基石。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没有富国,衣食尚忧,难以强军;没有强军,国家失去安全护佑,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富国。强国梦包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强国梦。和平靠赎买不到,强大靠乞求不来。经济社会越发展,国家利益越拓展,安全需求就越迫切,强军要求就越紧迫。当今时代,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愈益增强,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国防的强大,就没有全面小康和国家富强,就不可能实现完整意义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一个“相称”、一个“相适应”,道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的战略分量,道出了使命的神圣和任务的艰巨。
强军梦的时代背景
“中国梦”就是“强军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近代中国的灾难和屈辱,就是从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始的。
百年屈辱,百年渴望。当中华民族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萌生了一个执着的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这个“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打”出来的。为了国家、民族的富强之梦,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从林则徐、魏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到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但强国、强军之梦从未泯灭。
强国梦包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强国梦。自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强国梦和强军梦这个历史重任。历经千难万险和艰苦卓绝的南征北战,而今,人民解放军已由昔日的“小米加步枪”,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蛋糕做的越大,强军要求就越紧迫。当今时代,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愈益增强,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国防的强大,就没有全面小康和国家富强,就不可能实现完整意义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信心。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进程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强军梦的时代要求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和发展就没有保障。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需要强大的国防做支撑,这是当今时代对中国强军梦的要求。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军队建设做出的顶层设计,是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以强军目标为统领,切实增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起来、赶上去,努力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强军梦的指导思想
实现强军梦,就要始终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并提出了“三个牢记”的根本要求。
实现强军梦,就要始终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全军官兵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这“三个牢记”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体现了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融入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时代内涵,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殷切期望,是广大官兵思想和行动的根本遵循。
强军梦的铁律机制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基本经验,也是和平时期担负使命的重要保证。
2012年12月,中央军委颁发了《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强烈反响。通知指出,《十项规定》贯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依据《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按照从严、从紧、高标准的要求,结合军队实际制定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中央军委带头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鲜明态度,体现严于律己、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
军队《十项规定》的颁布实施,对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军队作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军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军上下要严格执行《十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持从军委、总部严起,以高中级干部为重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从官兵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以上率下,持续用力,一抓到底,以领导干部的清风正气带动军队作风明显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相统一。
强军梦的神圣使命
习近平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对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贯穿这些重要指示的一条红线,就是强军思想。强军梦,强军目标,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鲜明地凸显了贯穿其中的“强军”主题。这是站在时代高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谋划,是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更高目标要求,为我们着眼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推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现强军梦、强军目标,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其实质,就是推动我军由大国军队向强国军队,或者说由大的军队向强的军队的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将是我军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跃升。我们讲强军,应该是有参照系的,就是同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军队相比。能打胜仗,就包括敢于与强敌作战,并且能够战胜强敌,赢得胜利。只有树立这样的雄心壮志,确立这样的目标追求,才能真正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强军梦的青春梦想
中国梦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更是属于青年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勇担历史责任、开创国家未来的青年一代的。当青春梦与中国梦交相辉映时,更有无数的青年军人,把成才梦和着汗水与智慧,融入强军梦,并积聚起强大的青春能量。
习主席在今年五四青年节重要讲话中,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分肯定了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进一步明确了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对广大青年提出了“五个一定要”的殷切期望,为青年成长发展和共青团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军队来说,中国梦就是强军梦,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未来要靠青年去开拓,历史要靠青年来书写。青年官兵有理想、有担当,强军就有依靠,打赢就有保证。广大官兵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为实现强军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全军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朝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奋勇前进。实现强军目标,为每个青年官兵成就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官兵只有勇于点燃青春梦想,并使之与中国梦、强军梦完美对接,才能不断拓展个人成长的空间,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唱响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之歌,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积聚青春能量。
强军梦的航天之梦
航天梦连着中国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最直观地展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强大生命力和现实感召力,最生动地展示着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灿烂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光辉典范,提供了成功借鉴。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之一,飞天梦想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然而,圆梦九天的壮丽实践,离不开国家战略意志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助推。中华民族航天梦照进现实的历程,就是党中央领导我国科技战线不断跨越的伟大征程,就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勇于创造、敢于超越、奋力跨越的过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准确入轨,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首战告捷,开创了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标志着我国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一举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航天梦开始走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的新时代。
强军梦的海洋之梦
中国特色的海洋梦将坚持陆海统筹、可持续发展和合作共赢的原则,走一条以海富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的道路。我们坚信,建设海洋强国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势在必成。我们期待,在富饶美丽的蓝色国土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梦、强国梦。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世界列强的欺辱,遭列强海上入侵470余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和岛屿都屡遭列强蹂躏。消除外来入侵的威胁,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主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保证国家海上方向的安全与发展,是实现海洋梦乃至中国梦的首要条件和基础。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和海权思想,建立强大海上力量。在当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以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为核心、海上执法力量为辅助的国家海上力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此千载难逢的重要历史关头,把握世界脉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奏响进军海洋的号角,是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使命。600多年前,郑和率庞大船队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今,中国这艘巨轮再次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以海富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的道路。我们坚信,建设海洋强国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势在必成。我们期待,在富饶美丽的蓝色国土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梦、强国梦。
强军梦的航母之梦
中国人做了百年的航母梦。从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陈绍宽从一个留洋学生成为海军部长,他亲睹了航空母舰的巨大威力,多次提出了建造航空母舰的提案,但都遭到蒋介石政府的否决,他因此被蒋介石撤职。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内忧外患,国防建设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海军的建设相对耗资大、见效慢,但毛泽东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1953年2月,他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了发展远洋海军的船舶工业8年建设计划。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停止对我国的技术援助。我国雄心勃勃的船舶工业8年建设计划,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航母梦”随之变得遥遥无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航母梦”经历了“买还是造”的痛苦抉择。“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一度充斥着不少人的头脑,他们希望通过购买方式,尽快更新陈旧的海军装备,提升海军实力。但是,西方提出了让中国难以承受的高昂价格,同时也拒绝进行技术转让。这项购买计划最终宣告失败。这次经历,让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军事现代化;只有自主研制出先进的驱逐舰,具备了现代化的造船能力,中国的航母计划才能够有所依托。
“中国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上世纪80年代,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上将,曾如此表达他对航母的渴望。
1990年代,在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推动下,中国的航母计划进入了具有实质意义的预研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军工业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此时,中国的“航母梦”已经完成了从科技到经济等各方面的储备,开始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时隔不久,中国航母平台首次进行出海航行试验。中国第一艘航母出海航行试验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一个新时代。
2012年9月25日,通过改装的辽宁号航母已经服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之一,中国百年的航母梦终于现实了。
解读中国梦之三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