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给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信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是紧绷的资金链让众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融 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中小企业的生存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存在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在美国,注册中小公司后3年生存率不到50%,5年后生存的中小企业不到10%。如果中小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的竞争和生存,那只好让他们自生自灭。在美国,注册公司较为简单,不需要注册资本,注销公司也较为简单,美国很多中小企业虽然不能象中国获得政府的支持,但在税收上,压力不是太大,在公司运营成本上也很节省,甚至在自己的套房就可以做公司注册地,中小企业较大的开支主要是雇佣职员薪水,办公场所,原材料和进入销售市场的开拓费用,美国天使投资者也比较成熟,可以承受一些风险,各城市都有一些天使投资者网络,加上美国政府利用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和各城市的商会,大学合作培训中小企业经营和管理,包括如何做帐,报税,融资等,政府的SBA也配合银行进行指导性担保融资,如政府的出口银行担保,银行贷款,应收货款贷款,商业信用额度融资,甚至个人信用卡融资等等,政府在各服务层面上很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在美国大企业一般不会跟中小企业竞争抢资金来源,大企业都自己的融资渠道,银行也是大银行服务较大企业兼顾中小企业,而很多小银行都愿意支持和服务中小企业,本地化服务很周到,不少银行仅仅服务本地企业而已,除非较大的企业,他们才跨州金融服务,甚至选择较大的银行甚至国际化金融服务。
反观中国的中小企业运营成本是较高的。创办成本高,需要注册资本,办公场地,这几年雇员工资上涨,原材料上涨,国际市场因金融危机而减少采购,加上汇率风险,出口压力增加,很多中小企业又是以出口为导向,真正不少企业获利都是在购买土地,厂房等增值,或者出口退税,而不是在真正地创造价值上获利,加上技术含量不高,亚洲或其他国家的崛起,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竞争性加大。国内的银行还是以利润挂帅,这也没有不对。由于房地产业年年攀升,银行贷款给房地产企业自然风险相对较小,又有抵押,项目融资额较大,容易核算,甚至企业评估公司都只愿意做房地产项目的评估,而不愿意做其他技术或项目评估。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都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融资,中小企业的信用也较差自然就很难获得象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司公司的资金。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对中小企业又没有社会责任感要辅助这些中小企业。所以,也逐步地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尤其大部分银行都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大部分是私营企业,也需要更多民间资本的协助,问题民间资本成本高,有时还会由于法律问题陷入非法集资,在中国目前股份投资的天使投资者也很不成熟,很多业主又不愿意放弃股份,在中国,股份投资和贷款融资经常混为一谈,过度地融资而不是股权投资,银行也担心中小企业负债过多而不愿意贷款,可以理解,的确是不容易。
帮助中小企业是需要政府指导性政策和实施方案。例如尽量减少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包括免注册资本等简化行政管理费用,减少税收,组织商学院帮助免费地培训中小企业管理,包括如何融资,让其中小企业壮大后再收一些税收,而不是一开始就收很多税,中小企业无法生存,如何持久地为政府交税创收。同样,中小企业是最能帮助就业的,可以解决很多待业人员,增加家庭收入,增加社会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开发更多的区域性民间私人银行,让中小企业直接和这些银行如城市银行合作共赢,应该限制一些城市银行跨地区经营,如温州城市银行,应该更好地为温州中小企业服务,这应该是主营业务,而不应该用大量资金去炒矿,炒房地产,炒黄金等,需要有一定限制资金在本地区经营。至于国有大银行,也应该有些鼓励性支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不应该让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获得资金更容易,更优惠,银行的资金就那么多,这些资源应该公平组合回报和风险共担,把大量资金都投入到房地产业,一旦出现风险,银行也是哭都来不及,分散大,中小企业,行业组合对银行降低风险是有好处的。
李子彬曾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退休以后当中小企业协会会长,但愿他的说话还是会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中小企业本身也需要注意信用建立,不断地在商业上让银行获得信任企业有增长的未来,在管理上更加完善,增加现金流,避免资金运营中做非主业的投入,如大量地购买土地或炒房地产。中小企业需要自己不断地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多地跟投资者,银行沟通,应该可以生存下来的。实在不行,该卖掉企业也应尽早让更懂管理的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或其他中小企业并购,不断地壮大自己。危机-虽然危险,但总是有机会的。
如何化解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评论
9 views